■ 觀點
臺灣塑化劑發生后,人們對塑料制品的安全頗為關注,尤其是塑料桶裝食用油。端午節期間,記者走訪北京一些超市發現,目前食用油使用的塑料桶多為PET材質;多個品牌的花生油、調和油、玉米油等塑料桶底部,大多標注數字“1”,材質為PET,還有少數塑料桶還沒有標明材質。
昨日,國際食品包裝協會常務副會長董金獅介紹,數字“1”代表PET,全名叫“聚對苯二甲酸乙二醇酯”,除盛裝食用油外,一般礦泉水瓶、碳酸飲料瓶都用這種材料制成。PET透明度好,不需要加塑化劑,而且按照國家標準規定,凡是接觸油脂類的食品包裝不得加塑化劑,因此如果正規廠商按正常標準來生產,是不會也不應該析出塑化劑。
董金獅指出,PET耐熱至70℃易變形,不能裝高溫液體或加熱,也不要放置在陽光照射的地方,否則會分解出小分子有害物質,但這種物質并不是塑化劑。像很多家庭重復使用塑料瓶裝水、醬油等,這是非常不可取的。
據其介紹,塑料中塑化劑主要用于PVC材質的制品中,主要用于保鮮膜、地膜、棚膜、塑料涼鞋、塑料桌布等。
本報記者 廖愛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