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邊是重點合同煤的兌現率很低,一邊是市場煤在不到3個月時間內飆升近10%。《經濟參考報》記者在山西、湖南等地實地調研發現,電荒下電廠面臨的經營窘境并沒有因為剛剛上調的電價有所緩解,不少業內人士告訴記者,上調電價只是在一定程度上減虧,電廠的經營狀況仍然非常嚴峻。
6日,山西臨汾一家燃煤電廠的負責人告訴《經濟參考報》記者,從今年春節到現在,該電廠的重點合同煤兌現率不到40%。這位負責人說:“現在煤炭行情看好,電廠是弱勢群體,求著煤企給煤,電廠能拿到煤就不錯了。”
該負責人表示,去年年底和省內煤企簽訂的重點煤炭合同,有相當一部分都是“定量不定價”,“當時確定一個供應量以便讓交通部門統籌安排運力,真實的交易價格并未公開,只有交易雙方才知道,甚至很多價格只是雙方口頭定的一個基準價,在真正交易時會有上下浮動。在定量不定價的背景下,煤企給我們的不少合同煤已經很接近現在的市場價了。”
上述人士向記者透露,煤炭企業通常會以運力為由降低重點合同煤的履約率,“1萬噸合同煤交到鐵路處,鐵路只能運3000噸,另外7000噸就退回到煤炭企業用作市場煤交易,煤企統計自己交出了1萬噸的合同煤,但電廠實際只收到3000噸。”
此外,調低合同煤炭的熱值,也是電廠方認為煤企變相漲價合同煤的一種做法。“現在我們電廠進的都是4500大卡的合同動力煤,但當時簽的合同都是5000大卡以上的。這種事在電廠里比比皆是,沒法和煤企談,人家有談判權,這4500大卡的煤不少電廠還搶著要呢。”上述負責人告訴記者。
電荒重災區湖南的電企也飽受合同煤兌現率低的苦惱。華能湖南分公司營銷部經理黎明向《經濟參考報》記者介紹,華能湖南分公司電煤主要來自于山西、陜西等地,“現在一些大的重點礦,合同兌現率很低,不到50%。重點合同的電煤價格比市場交易價每噸低100元到200元左右,市場煤比重點合同煤貴,煤企賺的錢當然就多了,所以他們想盡辦法不兌現重點電煤合同。資源掌握在他們手里,電廠這頭也沒什么辦法。”
大唐集團金竹山發電廠副總經濟師朱冬仁告訴《經濟參考報》記者,湖南對省外電煤的依賴度較大,外省煤的重點合同兌現率卻持續走低,給湖南火電帶來很大壓力“年初相關部門明確要求今年電煤不能漲價,但是國有大礦很強勢,它可以以鐵路運力不夠等借口,將重點合同的電煤少發送一些,變相地不兌現重點合同,轉而變成市場煤進行交易。”朱冬仁估算,往年重點合同煤的兌現率不超過70%,其余的就作為市場煤來賺錢。
記者在采訪電廠時問到哪些煤礦不能兌現合同時,幾乎所有電廠都說“不方便”透露是哪些煤礦。數位電廠負責人表示,電煤熱量是否能達到合同中的標準、煤炭質量是否過關,這些化驗權都在煤礦一方,“即使電廠認為熱量不達標,按照合同走司法程序維護自己的權利,也是一個很艱難、漫長的過程。”
記者在山西采訪了數家煤礦企業,多家煤企的負責人告訴記者,合同煤的兌現率不高的原因比較多,其中電廠也存在相當的投機行為。“在春秋煤炭淡季時,市場煤價會有一定的回落,這時一些電廠就不接收合同煤,轉而去外省尋求價格較低的市場煤。此外遇到運力緊張的局面,合同兌現肯定要受到影響。”
目前,我國煤炭價格實行重點煤炭企業一定范圍內供需雙方商定的合同價,合同外煤炭實行隨行就市的市場價。這邊合同煤的兌現率低,那邊市場煤的價格自3月以來一路飆升,記者統計發現,有全國煤炭市場價格風向標之稱的環渤海動力煤平均價格在70天內飆漲了近10%。記者從秦皇島煤炭網獲悉,自3月23日環渤海動力煤平均價格首次抬頭以來,連續多周上漲,到6月1日,環渤海動力煤均價已經上升為837元/噸,短短70多天勁漲9.13%。
在全國出現電力供應緊缺,煤炭價格持續上漲,部分發電企業經營虧損嚴重,發電積極性不高的背景下,國家于6月1日統一上調了非居民用電價格平均每度1.67分。價格主管部門相關負責人表示,這次調價考慮到煤價上漲帶來的成本壓力。但多位電力企業的人士給記者算了筆賬,上調的電價最多只能減虧,隨之而來的煤炭價格上漲會在短期內就把這次上調電價給電企帶來的利好吞噬。
“以山西上調上網電價2.6分錢為例,只相當于4000大卡的動力煤價格下降40元/噸左右,按現在煤價的漲勢,兩個月就能把國家兩年上調一次的電價給抵消。對于我們來說,也就減虧5000萬元。”大唐集團下屬的一家大型電廠負責人告訴《經濟參考報》記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