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經濟周刊》評論員
5月31日,為期一個多月的《個人所得稅法修正案(草案)》征集意見暫告結束。在此期間,全國人大征求意見逾23萬條,創單項立法征求意見數量之最。
民眾參與空前踴躍,公共辯論如火如荼,加之此前個稅法修正案出人意料地一審受阻,凡此種種,淋漓盡致地體現出個稅改革牽一發而動全身,其政策效應早已超越經濟學意義上單一稅種(何況還是小稅種)所能輻射到的最大范圍。而身處當代中國的每一個個體都能通過某種解讀,窺見自身權利正在經由多方博弈獲得伸張。
個稅改革的直入人心決定了這項改革必須拋棄模型推演式的線性思維。多達數十萬條的修法意見更是說明:個稅改革利益糾葛如此之深,立場分歧如此之大,如果不能采用系統、動態的統籌思維跳出個稅談個稅,發言者即便真能做到“價值無涉”,盲人摸象般的眾聲喧嘩仍然不可能引導出期待中的共識。
根深蒂固的思維定式并非輕易就能打破。譬如說,宣稱“不能把起征點看得太重”的專家自己就沒有做到這一條。這些專家常說 “起征點提高至3000元將使個稅收入減少900億元,再加上稅率調整等影響,最終將減少1200億元左右”。由此出發,謂之起征點提高不利于調節貧富差距者有之,謂之起征點提高至5000元將使個稅退化為“貴族稅”者亦有之。
“起征點提高致使個稅收入減少”,本身就是只見樹木不見森林的想當然。事實是,以往歷次起征點提高均未中斷個稅收入逐年增加。即便僅憑邏輯推測,減稅通常具有的擴大消費、刺激投資、降低國資“擠出”效應等作用會引致下一期總稅收的增加,更不用說,中國的個稅征收率如此之低,單靠嚴格征管就能帶來極大地增收。
“起征點提高不利于調節貧富差距”,以及“起征點提高至5000元將使個稅退化為‘貴族稅’”等說法無非是對不合理現狀的消極妥協。事實上,除了燃油稅等極少數稅種被規定為專款專用,包括個稅在內的“大財政”預算規模今年將達10萬億元左右(個稅僅占全部稅收6%)。因此,如果不能加緊推行包括定稅、征稅、分稅、用稅等在內的一攬子改革,局限在現有框架內專就個稅小打小鬧,邊際效用勢必微乎其微。
如果增值稅、營業稅、消費稅、關稅等間接稅占比高達七成,資本利得、遺贈等大額收入反而免稅,以及三公支出尚未公開等顯失公平的現象繼續存在,那么,在實踐中專門針對工薪階層的個稅起征點提高到3000元、5000元,甚或8000元又能有多少錙銖必較的必要性?反過來說,恰恰因為當下的中國稅改空間廣闊深遠,因此,只要能夠總體把握降低整體稅負、嚴格稅收征管、完善稅收結構、擴大民生支出等基本準則,個稅起征點倒的確是一個無需“看得太重”的林中一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