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本報記者王敏/文
葉檀說,這是一個簡單的市場規則,洋奶粉價格上漲,并非成品上升或者利潤下降,而是在收獲信用溢價,試探中國消費者愿意為信用支出多少。只有信用食品獲得了高額溢價,中國的企業才愿意付出成本打造信用體系,如果信用一文不值,企業就會視信用如敝屣,從這個角度說,洋奶粉漲價刺激國內企業,未必不是好事。
洋奶粉漲聲一片,本土奶粉企業節節敗退。由于關乎嬰幼兒食品安全,奶粉價格的決定性因素已不是成本,而是品牌與誠信。本報記者林瑞泉/攝
“我們并沒有漲價的打算。”雀巢(中國)媒體發言人何彤5月18日在接受本報記者采訪時表示。 就在12天之前,國家發改委召集雀巢、美贊臣、澳優、雅培、多美滋、惠氏6家奶粉企業,舉行了一次例行會議。 業內人士透露,國家發改委此次例會的重點,是向這些洋奶粉企業了解奶粉價格問題。
一邊稱無漲價計劃一邊是價格普漲 本報記者走訪調查發現,雅培、美贊臣、惠氏等洋奶粉品牌在終端市場上的價格都有不同程度的上漲。 “孩子一個月要喝一兩千塊錢的奶粉,最近去買奶粉,發現又漲價了,奶粉簡直成了奢侈品。”劉先生告訴本報記者。 “可孩子又不得不喝,也不知道這奶粉漲價啥時候是個頭?”劉先生搖搖頭說。 盡管何彤對產品漲價一口否認,但根據本報記者調查了解,今年初以來雀巢系列奶粉價格已經在全線上漲。 其中一款1—3歲400克盒裝奶粉,已由每盒64元漲到66.6元;現在市場上常見的金色“雀巢金牌成長”奶粉,則是由舊包裝改頭換面而成;其400克袋裝“雀巢成長”也由每袋38元漲到41元。 同樣是400克雀巢奶粉,盒裝跟袋裝為何差這么多錢?據介紹,主要是因為配料成分有變。 本報記者比較了一下,雀巢盒裝400克1—3歲雀巢幼兒配方奶粉相比袋裝而言,能量低了,利于身體發育的蛋白質和利于腦部發育的DHA含量都增加了。在其推薦說明中也特意強調了“更高含量從瑞士進口的DHA+ARA,受到抗氧化保護,有益于幼兒腦部及視力的發育”。與配料同時變化的還有包裝。 但雀巢400克袋裝奶粉配料和包裝都沒有變化,價格也在不斷上漲。 5月19日,在接受本報記者采訪時,美贊臣公共事務部楊韻同樣表示:“近期并沒有漲價的計劃。” 楊韻同時表示,近半年來美贊臣奶粉價格都沒有變化。 雅培中國北區媒體發言人張雪5月19日上午告訴本報記者:“雅培近一段并沒有漲價,至少公司沒有收到任何漲價的正式通知。經銷商和零售商是否加價,公司沒有強制約束,不過公司會給出建議零售價。” 本報記者走訪調查發現,雅培、美贊臣、惠氏等洋奶粉品牌在終端市場上的價格都有不同程度的上漲。 在紅孩子網站首頁,雅培、惠氏、雀巢、多美滋的促銷廣告格外顯眼。本報記者致電該網站,被告知雀巢1—3歲400克盒裝奶粉已漲至每盒69元,漲價就發生在近一周之內。
專家稱“成本說”不靠譜 王丁棉表示,事實上,奶粉的利潤是非常大的,有的品牌毛利高達60%,在這種情況下,即使有原材料、運營成本等因素影響,也不足以導致必然提價。 在接受本報記者采訪時,各奶粉品牌發言人一邊否認“漲價”,一邊聲稱“原材料、勞動力成本”都有不同程度上升。其漲價理由不外乎是產品更新、包裝更新或原材料成本上漲等因素。 本報記者了解到,雀巢在中國內地有其自己的奶源基地,大部分位于黑龍江省哈爾濱市的雙城市。雅培在中國市場上的產品都是新加坡工廠生產的,其奶源是從新西蘭進口。惠氏則從新西蘭原裝進口。 據英國《金融時報》報道,雀巢近日在中國奶制品市場上探索“奶農—工廠”供應鏈模式,試圖同時解決質量和供應兩個問題。真是這樣的話,成本只有降低,漲價便不能以此為由。 雅培也在嘗試直供模式。 本報記者了解到,5月12日,雅培與樂友孕嬰童簽署了直供協議。協議約定,雙方全年的合作訂單金額將超過1億元。樂友孕嬰童CEO胡超對本報記者表示,直供模式省去了多個中間環節,不僅降低了流通成本,而且在樂友渠道內,消費者可比從前的代理模式更早買到雅培的系列產品。 本報記者在雅培官方網站上看到,今年2月,雅培中國宣布,為中國的早產兒和低出生體重兒(LBW)推出全新喜康寶早產兒配方創新系列,新配方幾乎成為奶粉漲價的“一致”說辭。 業內專家表示,一桶奶粉換裝后一般會上漲10—30元左右,不過這些新成分是由什么生產的、價值多少、在奶粉中的占比多少,一般人很難搞清楚,由此引起的成本上漲成了一本糊涂賬。 本報記者致電各奶粉品牌企業,要求提供價格及成本構成表,其媒體發言人都以公司商業機密為由拒絕提供。 此前,惠氏中國公共關系相關負責人表示:“目前供應中國市場的惠氏嬰幼兒配方奶粉主要由惠氏新加坡工廠生產。隨著國內需求增長,新加坡工廠產能已不能滿足供應,因此將部分產能轉移到歐洲和澳大利亞工廠生產,由此造成生產成本、運輸成本、人力成本上升和關稅上漲,導致價格調整。” 乳業專家王丁棉表示,這種說法并不可信,事實上,國際奶粉價格一直走低,在中國即使有關稅和運輸成本因素,也不足以使其頻繁漲價到目前的程度。 而且,據本報記者從海關了解,奶粉進口關稅不是在上漲,而是在降低。目前,新西蘭奶粉進入中國市場平均支付不到10%的關稅。 關稅成本因素說不攻自破。 而恒天然表示,2010年,全球乳品產量增幅為1.8%,低于2009年的2%。這也是導致奶粉漲價的因素之一。 王丁棉表示,事實上,奶粉的利潤是非常大的,有的品牌毛利高達60%,在這種情況下,即使有原材料、運營成本等因素影響,也不足以導致必然提價。
本土奶粉全線敗退 葉檀更公開表示,洋奶粉頂風漲價,根本原因在于國內消費者對食品安全的極度恐慌。大陸消費者到香港掃貨,是這種奶粉恐慌到了極致的表現。 據本報記者了解,今年3月,海關總署對目前國內洋奶粉市場進行了摸底,其中一份調查報告顯示,目前洋奶粉已壟斷一線城市市場,美贊臣、雀巢、雅培、惠氏等洋品牌已占據國內高端嬰幼兒配方奶粉市場80%以上的份額。 國內奶源售價比國際上便宜一半,國內奶源和本土乳品企業有大的原料成本優勢,表現在價格上更是低廉,為什么競爭不過洋奶粉? “三聚氰胺事件對國產奶粉的打擊實在是太大了。”5月18日,在接受本報記者采訪時,浙江海通食品集團股份有限公司研發中心主任孫金才說。 2008年9月12日,三鹿奶粉被查出含有三聚氰胺,而攝入三聚氰胺是導致部分嬰兒患腎結石的罪魁禍首。9月16日,中央電視臺《新聞聯播》報道,22家491批次嬰幼兒奶粉檢出三聚氰胺,三鹿奶粉事件正式升級為乳品行業的“三聚氰胺事件”。 農業部奶業管理辦公室副主任馬瑩告訴本報記者,在2008年三聚氰胺事件發生前,國產奶粉的市場占有率達60%,而到2010年,進口奶粉已經與國產奶粉平分秋色。 國產奶粉主要是因為奶源和人工成本占據很大的優勢,價格低廉了很多。當時的業內專家在接受記者采訪時甚至表示,“不用擔心洋奶粉品牌會對國內品牌構成威脅。” 不料威脅轉眼來到。“三聚氰胺事件”事件后,國內乳品銷量直線下滑。 如今,在接受本報記者采訪時,多數受訪者表示:“寧愿承受洋奶粉的高價格,也不愿讓孩子喝國產奶粉,因為冒不起這個險。” 有些受訪者說得更直白:“洋奶粉價格高的最重要原因是安全。拿錢買個放心,也覺得值。”“洋奶粉貴在誠信和品質。”“供求關系決定了洋奶粉的高價格,三聚氰胺事件導致國產品牌的信譽喪失殆盡。” 家中并不寬裕的李先生在接受本報記者采訪時表示:“我兒子吃洋奶粉,手頭不寬裕,對奶粉漲價沒辦法,但對自己的其他支出有辦法,自己少吃點也不能讓他吃國產的。” 孫金才說,三聚氰胺事件后,洋奶粉在國內市場的話語權和定價權得到進一步提高,其提價頻率也逐漸增加。 恒天然總裁AndrewFerrier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是中國乳品的高需求推動了乳制品價格的不斷上漲。本報記者了解到,今年2月份,新西蘭恒天然將每千克乳固形物農戶預期收購價提高了0.6紐元,達到每千克乳固形物8紐元的高位。 經濟評論家葉檀認為,洋奶粉漲價的根本原由在于市場供求及其品質,要怪只能怪自己品牌不爭氣。 葉檀更公開表示,洋奶粉頂風漲價,根本原因在于國內消費者對食品安全的極度恐慌。大陸消費者到香港掃貨,是這種奶粉恐慌到了極致的表現。 葉檀說,這是一個簡單的市場規則,洋奶粉價格上漲,并非成品上升或者利潤下降,而是在收獲信用溢價,試探中國消費者愿意為信用支出多少。只有信用食品獲得了高額溢價,中國的企業才愿意付出成本打造信用體系,如果信用一文不值,企業就會視信用如敝屣,從這個角度說,洋奶粉漲價刺激國內企業,未必不是好事。 “什么時候國人對洋奶粉的品牌溢價不買賬了,其動不動就漲價的行為也就無從談起了。”葉檀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