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斯碩 謝雪琳
本月底,個人所得稅稅法修正案草案將結束公開征求意見。
從公司經理到咖啡店打工妹再到專家學者,各界人士密集參與座談,有些更是面對面地向財政部、稅務總局有關負責人提出建議。
作為本次個稅法修改的核心議題,圍繞免征額的爭鳴即體現在“度”上。
無論是草案提出的3000元,還是外界建議的4000元甚至是5000元,免征額提高幅度有待草案二審考量。學術界的一大聚焦則在于“余量”。
中國社科院財貿所財政研究室主任楊志勇告訴《第一財經日報》記者,未來免征額還應隨物價水平的上漲做相應的調整。
新華社近日則援引專家觀點稱,個稅免征額的設置應有一定前瞻性,根據物價走勢,個稅免征額如上調至3000元,三年內將可能被城鎮居民實際消費性支出超過。屆時,個稅免征額將再度面臨上調壓力。
免征額能否跑贏物價
高校教師、公司經理、咖啡店打工妹、銀行職員、煤礦工人……近日,16位社會公眾代表應邀來到全國人大機關,與全國人大有關部門和財政部、稅務總局有關負責人座談。
草案提出將個稅起征點從現行的2000元提高到3000元,公眾代表對此看法不一。
來自湖北黃石市華新水泥股份公司的銷售員羅遠景提出:“個稅起征點應從3000元提高到4000元,這對于大多數工薪階層而言是非常有意義的,尤其對低收入者來說,可謂雪中送炭,大大改善生活。”
實際上,上述看法,基本反映了社會上對于免征額的主要觀點。
根據網易近期對百名國內經濟學家做的調查,在100名經濟學家中,69%認為此次免征額設置得過低,應該提高。只有2名認為免征額設置得較高。有8名經濟學家認為免征額設置在4000元較為合理,有55名經濟學家認為應將免征額設置在5000元,有11名經濟學家認為10000元的免征額才是最合理的。
個稅費用減除標準到底該多高,到目前為止也沒有形成一個相對一致的定論,正如參加這次座談的首都經濟貿易大學稅務系教師曹靜韜所言:“我們各位有一個共同的感覺,起征點怎么調都很難讓所有人滿意。”
此前,財政部相關負責人曾表示,免征額的設定是為了體現居民基本生活費用不納稅的原則,2011年按照城鎮就業者人均負擔的消費性支出增長10%測算,約為2384元/月,綜合考慮各方因素,草案擬將減除費用標準定為每月3000元。
“1994年以后,個人所得稅開始走向民間。從1994年以來,個人所得稅工資薪金所得免征額已經歷了兩次調整,免征額應基于生活成本費用而確定,考慮到2008年3月至今,免征額3000元已足以反映兩年多整體物價水平的上漲狀況。”楊志勇告訴記者。
但他認為,未來免征額還應隨物價水平的上漲做相應的調整。關鍵的是,要建立起免征額與物價變化的聯動機制。
中國人民大學教授安體富也表示,可以將免征額“指數化”,根據物價等相關因素的漲幅,3~5年自動調整一次。
經濟學家華生(微博 專欄)近日發布《變個稅改革多輸為多贏的替代方案》指出,目前提出的個人所得稅修正案草案“太不公平”,而且“力度過小”。
華生指出,目前提出的草案,國家共減少稅收1200億元,即3億工薪收入者大約每人400元,每月平均33元,力度太小。同時,占72%的2600元以下工薪族(2000元起征點加三險一金扣除)分到額為零,月薪3360元以下的低收入階層所得低于400元,而月薪萬元上下的中等收入階層獲益4000元左右,相當于1個人分享了10個低收入者本應享受的份額,既擴大了收入差距,又縮小了個人所得稅的調節作用。應當改變思路,更新方案。
楊志勇給出的一個建議是下調個稅的整體稅率,包括最高邊際稅率。“這樣做,一是可以穩定中產階層;二是有利于稅收的國際競爭,防止稅源流失。”
如何體現家庭差異
目前,中國的個稅尚未實行以家庭為單位征稅,而是在城鎮居民每月人均消費支出的基礎上,考慮了家庭贍養系數。
但不少全國人大常委會委員和學者,都呼吁應以家庭為單位來征稅。
“兩個三口人之家,一個家庭只有一個人工作,月收入3000元,需要繳個稅;而另一個家庭三口人都有工作,每人月工資2000元,不用納稅,顯然這種現象不夠合理。”全國人大常委會委員金碩仁在草案一審時打了這樣一個比方。
在體現家庭差異方面,財政部、稅務總局有關負責人此前表示,我國個人所得稅在確定工薪所得減除費用標準時,已經考慮了納稅人的家庭負擔因素。比如,此次調整減除費用標準就是按照每一就業者供養1.93人,測算就業者負擔的平均費用支出水平。
此外,個稅調整如何更好體現地域差異化也是各方關注的焦點。
參與上述座談的北京市煙草專賣局(公司)職工向蘭則指出,東部與中西部、一線城市與二三線城市基本生活支出標準不一樣。因此,可以確定差別化的個稅起征點,一線發達城市,如上海、北京、沿海城市起征點可以適當調整到5000元左右。
對此,安體富指出,如果考慮到地區的差異,可能會出現富裕地方的免征額要高于欠發達地區,假如同一個人在貧富兩地同時都有工作并且工資水平相差不多,那他在欠發達地方征收的個稅反而更多,不利于人才流向欠發達地區。“可以采取‘就高不就低’的原則,按照富裕地方的個稅免征額設定國家統一的免征標準。”
稅務總局科研所所長劉佐說,據財政部測算,如個稅修正案草案通過,88%的工薪收入者的工薪收入都不用納稅,納稅面似乎偏小了一些。至于高收入者多納稅是理所當然的,因為個稅的主要功能之一就是調節高收入。征收個稅時應考慮不同家庭的差別,但在我國個稅實行分項征收制的情況下難以操作。所以,必須盡快實行綜合征收與分項征收結合的征稅制度。在此之前,可采取適當增加稅前扣除、調整稅率等應急措施,以適當減輕稅負。
事實上,“推進綜合和分類相結合的稅制改革”將成為未來個稅改革的重點所在。
不少國家即采用綜合稅制。與分類稅制以月為單位交稅不同的是,大多數綜合稅制都是以年為單位征稅。
例如,每年4月,美國人都會忙忙碌碌地準備著申報上一年的稅收。他們需要把自己上一年的所有收入,包括工資、營業利潤、股票收益、基金利息、小費、傭金等,也包括投資房地產一年內的收入,統統計算在一起,按照不同的比例交納聯邦稅和州稅。在這種征稅方式之下,個人的所有收入便都會計入征稅范圍,并且按照相同的比例統一征收。
全國人大常委會委員任茂東就在審議個稅修正案時表示,早在國家“十五”規劃綱要就提出“建立綜合和分類相結合的個人所得稅制度”的目標,而個人所得稅法雖歷經幾次修改,到目前以提高免征額為主要手段,至多只能算是“小步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