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財經 > 滾動新聞 > 長江中下游干旱影響經濟 > 正文
經濟觀察網 記者 周靚 據人民網報道 今年以來,長江中下游地區遭遇50年來罕見干旱,降水與多年同期相比偏少四至六成,為1961年以來同期最少年份。進入5月份以后,降水雖較前期略有增加,但湖北、湖南、江西、安徽、江蘇等長江中下游地區,降水與多年同期相比仍偏少二至四成。我國幾大淡水湖鄱陽湖、洞庭湖、洪湖等水位創歷史新低甚至告急。
最新的衛星遙感監測結果顯示,我國最大的淡水湖鄱陽湖目前水域面積為1326平方公里,是有衛星監測記錄以來的最小水面。與2010年相比,水域面積僅為同期的1/10,創下歷史同期最低紀錄。
鄱陽湖的大湖池原來春季時水位可達兩、三米,如今湖底裂縫超過10厘米,甚至能跑汽車。據當地環保官員說,入春以來一直沒有下雨,鄱陽湖9個湖泊有8個出現百年不遇的乾旱,魚蝦螺蚌等水生動物和植物大面積死亡,不僅給下半年冬候鳥帶來生存危機,還影響魚類繁殖,漁民一年的收入很可能泡湯。
今年以來,洪湖遭遇70年一遇的特大干旱,降水量與往年相比減少七成,53萬畝洪湖水面減少了1/4,湖水最深處只有30多厘米。洪湖濕地自然保護區管理局統計,洪湖有水面積約有53萬畝,由于持續干旱,目前有水面積已不足40萬畝,1/4的湖區干裂。10萬畝湖面見底,多數漁家變“旱家”,如果干旱繼續,湖水會降得更快。
為了保障長江中下游地區抗旱用水及航運安全,國家防總決定再次加大三峽水庫下泄流量,自5月20日至24日,三峽水庫按1萬立方米/秒左右控制下泄,5月25日至6月10日,其下泄流量將加大至1.1萬至1.2萬立方米/秒。
因加大下泄力度,三峽水庫水位下降近1米,意味著水庫在釋放長江上游天然來水的同時,兩天內為中下游抗旱增加補水6億多立方米。
隨著三峽水庫補水效益的逐步顯現,長江中下游水位連日來出現全線回升勢頭。
據悉,三峽水庫蓄水至175米的最高水位后,其最高水庫庫容為393億立方米,在世界各類大型水庫中的排名并不靠前,即使持續加大水庫下泄流量,對中下游干旱地區可以說是杯水車薪。
5月23日,江南東部、華南東部等地出現中到大雨,局地暴雨,并伴有短時雷雨大風或冰雹等強對流天氣。但對于嚴重干旱地區來說只是稍微“潤”了一下。
據最新預報,24日以后,降水過程基本結束。本周雨水主要集中在華南地區,而長江中下游氣象干旱區多晴熱天氣,將繼續面臨“干渴”的局面。
資料:
鄱陽湖:南北長173公里,東西最寬處達74公里,平均寬16.9公里,湖岸線長1200公里,湖體面積4125平方公里(湖口水位20.5米時),平均水深8.4米,最深處25.1米左右,容積約276億立方米,是我國最大的淡水湖泊。
洪湖:中國第七大淡水湖,湖北省第一大湖。位于省南部長江與東荊河間的洼地中。湖面高程25公尺,面積413平方公里。東西兩側與長江相通,是魚類繁殖的良好場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