馮迪凡
作為畢業于歐洲第一商學院——巴黎高等商學院(HEC)且能夠充分展示法國左翼知識分子風采的精英,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總裁卡恩身上也有著不少法國政客的通病:私生活問題。
在法國,卡恩有著“偉大誘惑者”的綽號。“這種誘惑的能力,或者是婚外情的問題,可以被看作對許多人具有領導力。”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法國資深政治專欄作家對《第一財經日報》表示,但是去強迫別人,在法國是會受到鄙視的。
事實上,“pouvoir de seduction”——即擁有誘惑的能力——曾經是卡恩在2008年涉嫌性騷擾其IMF的同事后,卡恩妻子圣克萊爾為丈夫做的辯護。當時,圣克萊爾表示,丈夫擁有這種能力并不是一件壞的事情。
值得一提的是,法國政治向來有“英雄不問私生活”的傳統,唯有現任領導人下臺后才會爆出昔日秘聞。此次,作為熱門總統候選人,卡恩遭“性侵犯與強奸未遂”指控,是否會改變戰后法國的政治生態以及法國人對于政客的判斷標準,則是一個更加深遠的議題。
愛沖女記者壞笑的風云政客
作為一名經濟學家、律師和成功的政客,卡恩的從政之路可謂一帆風順,過人的能力也令其在1997年至1999年擔任法國財政部長期間廣受好評。在這期間,卡恩出售法國電信、法航等股票的一系列民營化舉措,大幅降低了法國償還債務的金額,被稱贊為控制赤字的行家里手。
不過在2006年爭取代表社會黨競選總統時,卡恩敗給了社會黨前總統候選人賀雅爾(Segolene Royal)。此后,在2007年4月13日,他在總統選舉期間呼吁發起了一場“反薩科齊前線”運動。事實上,出生于法國富人區的卡恩同薩科齊之間并沒有太多共同語言。在薩科齊當選總統后,也屢次對卡恩所代表的IMF施以政治壓力。
人們還記得,在2007年7月10日,競選失敗的卡恩成為歐洲國家的IMF總裁提名人,并且也得到了薩科齊的個人支持。這在法國被看成是一種將卡恩變相“流放”至IMF的政治行為,因為卡恩畢竟是社會黨人中最受歡迎的一位高層。不過在那時就有評論指出,卡恩不會在美國華盛頓(IMF總部)退休終了。畢竟到2012年大選之時,卡恩也不過63歲,這是政客的黃金年齡。
接手IMF后,卡恩在國際媒體上的曝光率極高,評價也是毀譽參半。對于接受了卡恩個人風格的人來說,卡恩極具個人魅力,況且即便有些小動作,也會被理解為“法國特色的行為”;但不接受卡恩風格的人則會對卡恩開記者會時的表現感到詫異:在一次IMF會議上,一位在美國出生長大的韓國女記者在看到卡恩沖著每一位提問的女記者(那天女記者居多)都擠眉弄眼并露出壞笑后感到十分不解。她后來對本報記者表示,這在美國已經可以被看作是一種性騷擾了。
“卡恩門”或改變法國政治生態
在大部分的公開場合中,卡恩是一位無可挑剔的完美演講者,激情與感染力兼備。在一次韓國會議后,卡恩曾經接受本報的專訪,對口徑內的問題對答如流,也對口徑外的問題毫不掩飾,其直率程度令一旁的IMF新聞專員緊張了好幾次。
這也是法國公眾喜愛卡恩的主要原因之一:卡恩是一位出色且有見地的政治家,雖然他在2008年以及更早的2002年就有過性騷擾或婚外情的前科,但法國公眾并不在意其私生活是如何度過的。
如果拿法國和美國作比較的話,“美國的確把性騷擾問題看得比法國重。”上述不愿透露姓名的法國政治專欄作家對本報表示,在法國,政客的私生活是一個禁忌話題。“這是一個媒體間的共識,即不討論政治家的個人生活,而只討論他們的政治看法。”他說,“例如早先有關薩科齊總統夫婦的婚姻問題,有趣的是,是一張英國的八卦報紙先寫了一篇文章,而沒有法國媒體愿意報道。”
“實際上,法國的一家左翼報紙《解放報》還寫了一篇社論說,我們不會寫那些英國小報的內容,因為我們是有道德的。”上述法國政治專欄作家對記者表示,“這就是為什么我們通常都不了解我們領導人私生活的原因,比如關于密特朗等人,我們都是在他卸任后才會知道,所以現在我們就不知道薩科齊的問題。”
上述法國政治專欄作家還透露,實際上在社會黨人中,由于卡恩的上述“毛病”,令賀雅爾十分反感,所以在社會黨陣營之中也存在著斗爭。
不過,有些不同的是,在此次的卡恩事件中,從左到右,所有的法國媒體都及時地給予了密集和全面的報道。“在過去,跟婚外情有關的內容,從來都不會出現在總統候選人的選戰內容之中。”上述作家表示,這次是個極大的進步,有可能改變法國的政治生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