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規定同一主線兩個收費站間距不得少于50公里,但是據審計署2008年公布的調查結果,僅在被審計的18個省市中,收費站點達4328個,平均每個省240個,西部某省收費公路上的284個收費站中有131個間距不合規,其中十個收費站間距不到10公里。廣深高速公路自1997年7月通車以來,路費收入已經超過300億元,將近初始投資的兩倍,而縱貫廣州市南北的華南快速一期,1999年9月通車以來,因為收費問題,近年來也備受質疑,記者發現,其中一個路段兩個收費站間距離只有900米,收費竟是3元錢。
國家審計署2008年的第二號審計結果公告顯示,抽查山東、北京等12個省市,35條經營型公路,由于批準收費期限過長,獲取的通行費收入高出投資成本數倍,乃至十倍以上,成為高價公路。公告稱,北京市首都機場高速公路總投資11.65億元,其中銀行貸款7.65億元,在收費三年多后,北京市于1997年1月重新批準收費30年,到2005年底已收費32億元,估算剩余收費期內還將收費90億元。
馬光遠(微博 專欄):公路財政對地方政府的意義甚至大過于土地財政
(《今日觀察》評論員)
對于高速公路收費高,我只能說感同身受,因為不僅僅是運輸的司機,我想每一個開車遠行的人,大家的感受都比較深。對有些地方來講,公路財政本身對它的意義甚至大過土地財政。
2008年,國家審計署曾經有一個審計報告里舉了三個例子:第一個是2001年到2005年,遼寧省制定政策,按照全省通行費的5%到5.5%,提取了7.5億元用于交警的警費、交通補助費以及服裝費;第二個是1999年到2005年時,河北省交通廳以及其下屬的三家高速公路的法人單位,從五條高速公路里提取了6.48億元,用于發放工資、獎金、建福利房;第三個是河北省交通廳為了給交警的辦公提供更便利的條件,提取了2個多億。
現在高速路本身的費用已經不是收費還貸了,而是承擔著地方經濟發展。難治理,就是因為它成為了一條生財的路。首先地方政府要從中挖掘最大利益;其次建設單位運營單位要從這條路上發揮其效益的最大化。這兩個最大化加到一塊,如果沒有出現天價路,那倒真是非常奇怪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