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經記者 胡健 發自北京
通脹高企與經濟增速下滑的擔憂,交織并充斥著剛剛過去的4月。
5月11日,國家統計局發布4月宏觀經濟數據,CPI、PPI增速雙雙微幅下降,CPI為5.3%,同比上月回調0.1個百分點;PPI為6.8%,同比上月回落0.5個百分點,但仍處高位。而作為重要先行指標的PMI,此前公布的4月份指數環比回落0.5個百分點,至52.9%。
制造業先行指標與兩項重要價格指標的同時回落,在分析人士看來,并未顯示通脹壓力有所減緩,而是引發了另一種更深層的憂慮。
銀河證券首席經濟學家左小蕾(微博 專欄)表示,作為一種經濟現象,通脹并不會很快往下走,預計今后政策的方向不會改變。亦有分析指出,目前物價高位運行,要求貨幣政策仍將以穩物價為首要任務。但由于4月份部分經濟數據出現增長放緩跡象,下一步的貨幣政策操作也面臨著兩難考驗。
關鍵數據解讀·CPI
八大類價格全線上漲
5月11日,國家統計局公布的4月CPI同比漲幅為5.3%,比3月小幅回落0.1個百分點,但仍然站在近32個月的第二通脹高點上;從環比來看,4月CPI比3月上升0.1個百分點,也表明通脹并未有大幅度緩解。
國家信息中心預測部首席經濟學家祝寶良告訴《每日經濟新聞》記者,目前中國通脹已經明顯從食品價格推動向輸入型通脹轉變,預計未來幾個月CPI仍將處于高位,二季度CPI將會超過5%。
根據統計局數據,上月食品價格上漲11.5%,非食品價格上漲2.7%;消費品價格上漲5.9%,服務項目價格上漲3.9%。從結構來看,5.3%的上漲數值中有3.1個百分點源于翹尾因素,占同比漲幅的58.5%,新漲價因素占41.5%。
從類別上看,八大類商品和服務全線上漲。其中食品價格和居住價格漲幅居前,同比分別上漲了11.5%和6.1%。
在解釋CPI下降原因時,國家統計局新聞發言人盛來運表示,食品價格對4月份CPI影響的程度在下降,4月份食品價格環比下降了0.4%,同比上漲11.5%,拉動CPI上漲3.4個百分點,影響程度是64%,比上個月略有回落。
他稱,食品價格回落的主要原因為4月份蔬菜價格出現了明顯下降,天氣好轉、供給增加等因素使4月份的蔬菜價格環比下降11.2%,由此引起食品價格環比下降了0.4%。
但交通銀行研究部高級宏觀分析師唐建偉指出,食品價格波動有周期,非食品卻有長期上漲趨勢。勞動力成本上升推升服務類價格,會對未來物價形成比較大的壓力。
中金公司首席經濟學家彭文生(專欄)也表示,如果接下來非食品價格環比保持當前這種增長趨勢(比月平均高0.2個百分點),則全年通脹可能達到5%,三季度CPI同比仍將處于5%左右的水平,四季度保持在4%以上。
盛來運在發布會上還謹慎地表示,由于西方國家宏觀政策沒有出現明顯變化,目前流動性還是比較充足。國內有關生產資料、勞動力成本、原材料價格上漲的趨勢,短期內難以得到根本扭轉。因此,國內價格上漲的壓力還是不可小視。
關鍵數據解讀·PPI
年內首次回落 或高位震蕩
4月份,全國工業品出廠價格指數(PPI)同比上漲6.8%,漲幅比3月份回落0.5個百分點。這也是今年PPI首次出現回落,但從環比看,4月份PPI比3月依然上漲0.5%。
國家統計局新聞發言人盛來運表示,PPI同比回落主要有兩個原因:一是跟去年對比的基數有關,去年4月份PPI相關基數比較高;另外,4月份生產資料的價格在漲幅上也出現了分化。
具體來說,4月份國際原油價格漲幅比較大,而且也創了新高,但相關的有色金屬和一些礦石類的價格卻出現回調,這就對同比的漲幅產生一定的影響。
有關分析人士認為,4月PPI同比下降0.5個百分點,高于市場預期,說明生產企業成本壓力有所減輕。同時,由于5月份銅、鋅等大宗商品價格出現較大幅度跳水,主要生產資料價格也會因此下降。
“PPI中大宗原材料占比達到70%,因此,大宗商品價格的漲跌對PPI的走勢起到直接影響。”渣打銀行宏觀經濟分析師李煒表示,近期大宗商品價格大跌,短期可緩解我國輸入型通脹的壓力。
最新海關數據顯示,目前,部分大宗商品進口已逐漸回落,主要大宗商品進口數量的增速已遠遠落后于金額的增長。其中,在4月份,包括鐵礦石、成品油等商品進口量較3月份一度回落了近20個百分點。
此外,4月PMI的購進價格指數再現回落,目前該指數回落到66.2%,雖然仍舊較高,但較之前已經明顯降低,說明上游產品價格上漲的勢頭已得到初步控制。
長城證券研究所所長向威達認為,PPI增速低于市場預期是個明顯的利好消息。PPI增速的降低,金屬、棉花、糧食價格的降低,國際油價高位震蕩但繼續上升可能性不大,這些都有效減輕了CPI的壓力。
不過,李煒也表示,長期來看大宗商品市場價格不會因資金緊張而下跌。盡管美聯儲第二輪量化寬松政策即將到期,會否續推第三輪尚不確定,但全球市場并不缺乏流動性。美國若不再推出新的量化寬松政策,說明其對經濟復蘇充滿信心,反而會助長大宗商品的走勢。
國家信息中心預測部首席經濟學家祝寶良認為,由于全球對大宗商品的供給和需求基本匹配,未來幾個月大宗商品震蕩的可能性最大,PPI也會隨之高位震蕩,不會持續上行,但也不會下降太多。
巴黎證券有限公司董事總經理兼首席經濟學家陳興動(專欄)就曾預測,PPI全年將保持高位的常態,成本與供需都將推動和拉高PPI,2011年全年經濟增長的熱度如果控制得較好,PPI不應大于7%~8%的同比增速。
關鍵數據解讀·經濟增長
三駕馬車被套上“通脹枷鎖”
高企不下的通脹壓力對經濟運行的影響,已經鮮明地反映在4月份的宏觀經濟數據中。
業界人士告訴《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投資、消費、出口”一直是中國經濟發展中最強勁的三駕馬車。但是,4月份的關鍵數據顯示,這三駕馬車被套上了“通脹枷鎖”,并促使中國經濟增長開始減速。
1~4月份,固定資產投資62716億元,同比增長25.4%,僅比1~3月份加快0.4個百分點,而且發布的投資數據并沒有扣除高速上漲的物價因素。
國家統計局新聞發言人盛來運表示,由于物價的上漲,特別是原材料價格的上漲,完成同樣工程支出的投資額肯定是要增加的。
此外,消費和工業增加值數據都呈現下降趨勢,表明經濟增速正在放緩。4月份,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13649億元,同比增長17.1%,比3月份回落0.3個百分點;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同比增長13.4%,比3月份回落1.4個百分點。
關于消費下降,盛來運表示,對消費者而言,高物價肯定會在一定程度上抑制消費,無論是在吃穿方面,還是在其他方面。
“庫存調整,企業去庫存化應更為關注。”國家信息中心預測部首席經濟學家祝寶良告訴記者,正是基于對物價升高的預期,很多行業庫存都處于較高位置,目前已經開始了去庫存化過程,這是工業增加值降低的直接原因之一。
北京領先國際金融報告也認為,中國4月進口低于預期,與國際大宗商品價格調整的關系絕非偶然,上游原材料去庫存已然啟動,且幅度明顯。
除通脹給中國經濟帶來的影響外,政府主動進行調控而導致經濟下滑也是重要原因。
盛來運就提到,像汽車、住房有關的家具、家電和建材裝修等類似產品價格回落得比較多,由此帶動了消費品零售總額的同比增速回落。但是,這種回落是主動調控作用的影響。
“這與政府抵御通脹的政策有密切關系。”社科院數經所副所長李雪松告訴《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消費回落與汽車領域的購置稅調整和房地產調控密切相關,住房成交量下降,對與之相關的建材、家電消費影響很大。
談到未來的發展形勢,祝寶良認為,通脹預期已經變成了現實的通脹壓力,隨著通脹企穩,經濟運行也將逐步回歸正常軌道。
李雪松表示,全年仍能保持9.6%的GDP增速,“十二五”規劃開局之年,地方政府積極性很高,以及新開工的1000萬套各類保障房建設,都將成為拉升經濟的主要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