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經濟視點報見習記者 祝良華
有關中藥能否通過歐盟注冊的懸念,已經塵埃落定。
一個令中藥企業不得不面對的結果擺在面前:從今年5月1日起,中藥將不得在歐盟境內作為藥品銷售使用。
5月6日,羚銳制藥董辦主任葉強不無憂慮地表示,中藥雖然歷史悠久,如今卻沒有話語權。隨著市場萎縮,中藥只會越來越邊緣化。
缺失了歐盟市場,河南中藥企業的銷售額能否一路飄紅,一如繼往地延續下去?
一方面擔心中藥未來發展,一方面享受當前大好局面,是所有中藥企業的共同心態。看似矛盾的背后,潛在的隱憂透露出中藥企業心有余而力不足的市場掙扎。
作為中藥大省,有著羚銳制藥、宛西制藥、福森藥業等支撐的河南,能否擎起邁步海外市場的大旗,還有漫長的路要走。
這一點,河南眾多藥企非常明白。
歐盟注冊成中藥壁壘
7年前,《歐盟傳統植物藥注冊程序指令》正式生效。其要求,包括中藥在內的傳統植物藥,今后必須向成員國申請注冊。經審批同意,方可作為藥品在歐盟市場銷售使用。
推行注冊或為好意,規范中藥使之走入西藥行列,進入藥店出售。
當時,鑒于中藥的特殊性,指令還規定了一套比化學藥品簡易的注冊程序,且給出7年的過渡期。
盡管如此,從2004年到2011年的7年間,國內中藥在申請歐盟注冊時仍全軍覆沒。
宛西制藥市場總監楊玉奇坦言,包括同仁堂、廣州奇星等知名品牌藥企,都未通過認證。
言外之意,申請注冊太有挑戰性,河南藥企嘗試的努力無疑是自不量力。
據了解,以往中藥出口的海關登記并非“中藥”二字。從2004年指令頒布時算起,中國企業便積累中藥貿易證據,到2019年才滿15年。
而指令中“相關藥材在申請日之前必須有包括在歐盟至少15年藥用歷史”的要求,直接判中藥“死刑”。
中藥發展墻內香
“建國50多年來,河南省中藥生產大規模發展,在18個省轄市,均有分布。”河南省藥監局藥品安全監管處處長趙英介紹,河南省共有146家中藥企業。包括宛西制藥、福森藥業在內的藥企,去年銷售收入均在2億元以上。
此次歐盟注冊遭遇集體碰壁,足以引起河南146家中藥企業的反思。
據了解,作為全球最大的植物藥市場,歐盟市場規模已達百億歐元,占世界植物藥市場份額40%以上。
楊玉奇無奈地說,絕大多數中國人都有過使用中藥的經歷,但歐盟的中藥市場長期被美國、法國、德國和日本、韓國占據,份額一度達到95%。
中藥歐盟市場遇冷,河南也難逃陰影。據記者采訪了解,佐今明、太龍藥業、福森藥業和天方藥業等,此前均沒有中藥出口先例。
但有條件的河南藥企蠢蠢欲動。
趙英介紹,目前,宛西制藥的部分中藥產品正在俄羅斯申報注冊。
佐今明中藥材公司總經理程文宗說,去年曾和加拿大有過出口意向,只是最終沒有談妥。經過此次努力,佐今明公司更加看好國內市場這個大蛋糕。
在他看來,歐盟成為中藥銷售禁區,對公司影響不大。畢竟國內有龐大的市場,只要國內市場做好了,總銷售額就不會低。
河南省藥監局有關負責人認為,河南省中藥企業出口較少,出口方向多在東南亞、港澳臺地區。歐盟不是河南省中藥企業的主要出口地,未通過注冊,不會造成嚴重影響。
“宛西對歐盟市場的中藥銷售量很少,因此對本公司影響不大。”楊玉奇說,以往多以保健品和食品出售中藥。今后不能直接銷售,就要另想辦法。公司會考慮設分廠,或與國際貿易公司、中介公司等合作,以此規避歐盟禁令帶來的影響。
中藥質量成短板
羚銳制藥的特色產品之一是膏藥貼劑。葉強介紹,就他們公司而言,產品特性本就不適應歐洲人的多毛體征,貼藥的濃烈氣味歐洲人也不習慣。是否通過歐盟注冊,銷售量都不會大變。
與之形成反差的是,羚銳制藥的中藥市場主要在東南亞國家,每年占出口總額的70%以上。
葉強認為,中藥應該發展壯大起來。中藥有中藥的優勢,像糖尿病,用中藥治療能更好地消除糖尿病并發癥。
楊玉奇說,中西方文化差異也是令中藥遇冷的原因。國際上不了解中藥的人甚至把中藥與巫術聯系起來,主觀上排斥中藥。
福森藥業一位不愿具名的張先生很是悲觀。他認為,中藥的質量和包裝等根本達不到標準。
楊玉奇表示,農藥和重金屬含量超標一直為人詬病。此外,制造工藝的落后和中藥市場的不規范,也是整個藥企應該注意的地方。走向海外市場,有一條漫長的路。
葉強說,當務之急是把中藥質量做起來。從種植到生產一條線上的每個環節,都得保證做到最好。
“河南中藥出口貿易已形成多元化、多層次、較為分散的經營格局。”河南省藥監局上述負責人表示,以后會從中藥產業的長遠發展角度,積極指導、督促具備條件的中藥企業申報歐盟注冊,爭取早日進入歐盟市場。
針對文化差異對中藥的制約,葉強表示,質量有了保證,文化是相互影響的,只要提供平臺去碰撞,會達到一種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