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 崔燁 制圖 任萍
明天,宏觀經濟數據將如“約”而至,在這兩天敏感的政策窗口期,央行向公開市場一級交易商詢問了3年期央票的需求情況,業內猜測3年期央票有望12日重啟發行。而這意味著長期限資金凍結工具將再度出山。
3年期央票或重啟
一位業內人士向記者透露,若不出意外,本周四3年期央票就將恢復發行。這一限制資金流動性的工具在闊別市場半年后或將重新登臺。
記者注意到,在本輪流動性調整中,存款準備金率屢屢上調。 “在經歷七次上調后,準備金工具的邊際效應和累計效應愈發明顯,繼續上調對銀行體系流動性的系統性沖擊不容忽視。 ”一位銀行業內人士指出,相比之下,公開市場工具更具可持續性,而3年期央票凍結期限最長,是較合適的替代工具。過去3年期央票在沖銷到期資金、抑制銀行信貸與凍結外匯占款等方面的良好成效,也使其成為當前形勢下替代準備金率的較好選擇。
追溯上一次3年期央票的發行是在去年的11月25日,作為當年最后一期3年期央票,操作量為10億元,利率為3%。此后由于央票利率倒掛,公開市場操作陷入發行困境。盡管屢次傳出重啟風聲,但3年期央票一直銷聲匿跡。與此同時,準備金工具走上前臺,擔當起回收過剩流動性的重任。
對此次3年期央票可能的重啟,業內最關注的是存款準備金率是否不會再上跳了?對此,業內人士認為,長期央票重啟能否緩解提準壓力,還要看其發行規模和頻率。一般來說,準備金率上調一次凍結資金3700億元,那么就要看一個月之內央票能不能發到這么大的量。如果不夠,準備金率可能還是要提,但頻率可能會放慢。
銀行資金面減壓
對于銀行業來說,存準金上調壓力減小,會使其資金緊張情況有所緩解。就在上周,被譽為中國版“巴塞爾三”的金融監管意見出臺,對此業內還是持歡迎態度,東亞銀行財富管理中心分析師向記者表示,如能以參與國際金融準則新一輪修訂為契機,促進中國銀行業金融機構轉變發展方式、提升應對內外部沖擊的能力,是好事情。
而從時間安排上講,此次金融監管調整期限也比較科學。 《意見》的實施,將從2012年初開始,對于最重要的資本充足率的達標要求時間,系統重要性銀行和非系統重要性銀行分別是2013年和2016年年底,這樣的安排,比此前媒體報道的2012年年底更為寬松。不僅如此,2.5%的貸款撥備率要求,最遲可在2018年底前達標。較長的過渡期,可最大限度的避免由此導致的負面效應。
這位分析師指出,從《意見》中看,系統重要性銀行和非系統重要性銀行的資本充足率分別不低于11.5%和10.5%的要求,與國內現行的資本充足率監管要求——大型銀行11.5%、中小銀行10%基本一致。數據顯示,2010年底國內銀行業平均資本充足率和核心資本充足率已分別達到12.2%和10.1%,絕大多數銀行已經達到新監管標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