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 胡明鈺報道
我國乳業迎來了浴火重生的機會,但浴火的陣痛也同樣不容小覷。
4月2日,國家質檢總局發布了乳業整頓和乳制品企業生產許可證重新審核結果,全國1031家乳制品企業和145家嬰幼兒配方乳粉企業中,有643家企業通過了生產許可重新審核,其中包括嬰幼兒配方乳粉114家企業;107家企業停產整改,426家企業未通過審核,通過率不到55%。
審核結果讓很多業內人士大吃一驚。“在政策出臺之初,我預計乳企被淘汰率可能會在2成左右,但現在看來至少4成企業關門或者轉產。”中商流通生產力促進中心分析師宋亮對《中國產經新聞》記者表示。
國家質檢總局的整頓固然會迎來乳業浴火重生的良機,但浴火的陣痛不容小覷。乳業知名專家王丁棉表示,這么多企業被淘汰,它們未來的去向、生存出路在哪里?設備如何再利用?工人的就業問題如何解決?
中投顧問食品行業研究員周思然在接受《中國產經新聞》記者采訪時說,這些小乳企退出乳業一線市場后,可考慮轉型,選擇進入飲料行業,由于飲料生產工藝與乳制品生產工藝相類似,因此選擇進入飲料行業不僅可以利用原有的生產設備,工人也不會失業。同時,若企業選擇生產乳飲料,則仍可采用原有牛奶來源。
但并非所有的企業都能實現轉型、轉產。例如,那些設備老舊、能源消耗大、經濟效益差的企業,其設備再利用的效益并不高;對奶粉生產企業而言,轉戰飲料行業并不對口。
“這些企業如何處理,國家要做好預案。如果處理不好,它們可能會走到幕后,變成非法乳品生產企業或者黑作坊。屆時,它們將更加肆無忌憚,必將進一步增加乳品的安全隱患。”宋亮說。他建議,這部分設備應該掌握在政府手中。政府或采用出資收購的方式,或給予其他方式補貼,幫助這些企業轉產,并針對企業的轉型提供指導作用和相關的優惠政策,把隱患消滅在萌芽狀態。
乳業整頓帶來的陣痛還有另一方面——奶農。由于企業關閉,原本簽訂的合同可能會作廢。奶農交奶會出現困難。如何保障奶農利益,預防奶農倒奶殺牛也是國家必須要做的事情。
宋亮表示,雖然被淘汰乳企的產能并不大,但由于我國乳企區域性非常強,部分地區還是會出現奶農利益受損的現象,也不能排除殺牛倒奶極端現象的出現。據其測算,這次被整頓出局的中小企業中保守估計最少有5%與奶農有直接關系。
宋亮建議,這些企業中能夠被大企業覆蓋到的,他們所收購的奶源就需要大企業去協調,甚至政府允許降低標準收奶。而剩余的覆蓋不了的,只能是政府拿出一部分資金讓大企業去收購奶農奶源。“但隨之而來的問題便是,奶農的原奶會不會有質量安全問題?如果企業因此而拒收,奶農又將面臨著滯銷甚至倒奶的尷尬。對于上述種種問題,政府都應該拿出應對之策。”
長期來看,隨著乳企數量的減少,奶農交奶的競爭也會更激烈。“這就要求奶農必須提高牛奶質量,調整牛群結構,賣掉一些老弱病殘奶牛,提高經濟效益;散戶也可設法進入奶牛養殖小區,這樣不僅可以穩定奶農的經濟收入,而且可保證產品的質量。”周思然建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