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經濟網北京4月7日訊 (記者 徐克強) 全國環保宣教工作者要正視中國環境當前面臨的最大挑戰,緊跟中央的部署,創新環境宣教的新思維新能力,走在環境保護工作的最前頭。這是環境保護部副部長潘岳在今日召開的2011年全國環境宣傳教育工作會議上提出的要求。
嚴峻的挑戰源自巨大的現實壓力。潘岳指出,“十一五”時期,我國環境保護取得了重大進展,污染減排的約束性任務提前完成,這是黨和政府高度重視環境保護并采取重大措施的結果。然而也要同時看到,正如李克強副總理所說,我們的環境現狀是局部有所改善,整體尚未遏制,形勢依然嚴峻。進入“十二五”,我國環境保護面臨著極大的壓力。這樣的壓力主要表現在4個方面:治污減排的壓力繼續加大;環境質量改善的壓力繼續加大;防范環境風險的壓力繼續加大;西方對中國的環境壓力繼續加大。壓力繼續加大的根源,在于經濟發展方式尚未得到根本性改變,在于一些地方政府尚未深入貫徹科學發展觀,在于發展和環境的深層次矛盾尚未得到有效解決,在于國際環境與發展形勢日益復雜和尖銳。今后幾年,我國以二產為主軸的經濟總量增長勢頭將持續強勁,產能釋放將依舊明顯,污染物產生量更會增加,減排在消化增量的同時還要削減存量,空間變小,難度卻大大增加。
潘岳說,全國環保宣教工作者一方面要力促各級政府樹立正確的發展觀和政績觀,促進經濟發展方式的盡快轉變;一方面要有效化解因環境公共事件引發的社會矛盾,讓公眾懷著同情、愛護的心態與環保同呼吸共命運。要同時做好這兩方面工作,就對環境宣教工作提出了更高要求。
面對巨大壓力和嚴峻形勢,環境宣教工作該怎樣應對?潘岳強調,要把握重點,勇于創新。胡錦濤總書記近期在省部級班上關于加強社會管理的重要講話指出,加強和創新社會管理,根本目的是維護社會秩序、促進社會和諧。如今,重大環境公共事件已經成為影響社會和諧的重要因素,環境宣教工作應當發揮社會管理的“軟件”作用,起到緩解社會壓力,協調解決矛盾,最終促進社會和諧的效果。環保作為公共管理重要部分已決定了其大眾傳播性質,因此環境宣教工作的影響力必來自于不斷的創新力。相比其他部門,環境宣傳教育部門更應走在創新前列。
潘岳強調,創新來源于對現實的深刻把握。環境宣教工作者要以敏銳的洞察力,準確把握國際國內形勢,深入領會理念和政策,正確引導社會和輿論,有效化解壓力和矛盾,為深入推動環境保護工作而立論破題。重點在以下方面開展工作:
一要大力普及生態文明理念。生態文明與科學發展觀是這一歷史時期的黨建目標,也是環保人畢生奮斗的理念,更是環保宣教人的根本準則。環境宣傳教育工作的首要任務之一,就是要將建設生態文明轉化為不僅是環保部門、而且是全社會以及各級領導同志的共識與行動。
二要推動實施《“十二五”規劃綱要》。要大力宣傳國家“十二五”規劃提出的對環保工作的新理念、新要求、新目標、新決策、新規劃和新措施,把“十二五”環保發展面臨的形勢與壓力講清楚,把今后五年環保的重大舉措講明白,把群眾關心的熱點問題與國家環保政策講透徹。
三要以環境宣教促進社會管理。妥善處理各類環境公共事件是社會管理創新中最重要的課題之一。好的環境宣教工作,有助于預防不良或不實信息對公眾認識和理解環境公共事件的誤導。環境宣傳教育工作做好了,就可以有效緩解社會壓力、促進社會和諧;就可以引導公眾自覺履行參與公共管理的義務以及享有的環境信息知曉、環境事務參與、環境污染檢舉;就可以促使各級政府轉變思想觀念,用制度保障公眾參與公共決策的權利。
四要積極宣傳我國環境保護的創新經驗。中國必須探索走出一條符合國情的綠色之路。這就需要環境宣教工作者不斷挖掘,不斷宣傳推廣。環境宣教工作要注意發掘那些正在發生與將要發生的新經驗。要真切反映環保管理體制與環境政策的一系列創新實驗,要總結提高環保人集體智慧的思維成果,要利用各種媒體形式,把這些經驗積累起來逐步完善。
五要樹立我國負責任環境大國的形象。大力宣傳和解釋我國政府加強環境保護的政策主張,宣傳各地建設生態文明的生動實踐,主動回應氣候變化、環境保護、發展方式等國際關切,向國際社會明確傳遞中國著力解決環境問題的決心和努力,化解國際社會的疑慮,不斷增強國際道德話語權。
潘岳要求,為創新工作方式,環境宣教要具備5個能力。一是擴大環境新聞主流渠道傳播影響的能力。要對環境突發事件以及群眾普遍關注的熱點問題,第一時間通過主流媒體準確發布信息,回應公眾關切,引導輿論熱點。同時要建立和完善環保輿情監測機制,提高對輿情分析研判能力。二是充分駕馭新興媒體為環保服務的能力。要建立新興媒體與傳統媒體互動機制,使新型媒體和傳統媒體在開展環境宣傳教育中有機互補,相得益彰。三是聯合各部門形成環境宣教大格局的能力。要在環境宣教方面強化與各有關部門立體而深度的聯合,營造綠色宣教更大更多的平臺。四是開創環保宣教多種形式的能力。既要充分利用與環保有關的傳統節日,精心策劃主題宣傳活動,還要以影視、音樂、圖書、公益廣告等多種宣教形式進一步強化全社會的環境意識和參與意識。五是引導公眾和環保NGO組織參與環保宣傳的能力。要積極引導,加強培訓,建立機制、暢通渠道,為他們搭建參與公共政治和環境事務、反映社情民意、提供決策咨詢的平臺。
潘岳最后強調,各級環保部門應為宣教工作的開展提供有力保障。目前,全國環境宣教系統仍存在機構不穩、人員不齊、資金不足的問題,省一級設有宣教處的為數不多,地市級以下環境宣教力量更是薄弱,與承擔的任務很不相適應。各地環保部門要本著工作需要的原則,加強環境宣教機構建設,確保編制配足、人員配齊,工作有序運轉。要高度重視宣教能力建設,加大資金投入,確保開展宣教工作必需的配套資金,力爭通過幾年的努力,使全國宣教能力在現有基礎上得到顯著提升。
各省、自治區、直轄市環境保護廳(局),計劃單列市、副省級城市環境保護局,解放軍綠化委員會辦公室,新疆生產建設兵團環境保護局,以及遼河保護區管理局負責同志,環境保護部機關各司局和有關直屬單位負責同志近170人參加了會議。
(責任編輯:張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