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經評論員 葉檀
財政預決算的公開、透明,是法治社會納稅人的應得權利,而不該視作政府恩賜。
今年4月1日財政部公開的2011年本部門預算,已經公布到“項”一級,這雖然是一個進步,但面對粗糙的預算表,我們無法為財政部主導的部門預算公開行動叫好。
有人為財政部的預算表公開到“項”這一級大唱贊歌,認為是中國公共財政的巨大進步。衡量一項改革成功與否,要看在核心領域是否取得了突破,否則就是經不起推敲的政績工程,目前慢如蝸牛的公共財政體制改革,顯然不是在核心領域改革,而是在公共財政的邊緣地帶零敲碎打。
去年6月23日,財政部部長謝旭人表示,要進一步細化預算公開內容,爭取到2011年中央本級支出預算表中的部分重點支出按 “項”級科目公開。財政部公開的預算表確實細化到了項這一級,但這種細化并不是實質性突破,無論是在民眾最關心的三公消費領域,還是在公共財政的全面公開方面,離核心區的突破很遠。
在財政部的收支預算表中,在支出最重要的“一般公共服務”類下,分為“財政事務”一款,而財政事務下包含“行政運行”、“財政國庫業務”等9項,信息化建設支出為“5819.02”萬元,沒有人知道在信息化支出中,有多少用于人頭費,有多少用于采購設備,更不必提考核“金財工程”是否達到了預期效果。
財政部的預算表已算粗陋,藥監局的預算表更是不堪入目,比學生的中考成績單還要簡單。在2011年支出預算表中,共分4類,每類下只有1款,所有的支出數字類與款全部一樣:如社會保障和就業下列支行政事業單位離退休,為3178.70萬元;醫療衛生類下的食品和藥品監督管理事務為46403.50萬元——這樣的數據表除了坐實了相關部門的敷衍、讓這些部門丟臉之外,不會在提升政府部門信用、促進公眾監督等方面有任何好處。
民眾最為關心的三公消費散布在名目繁多的職能項目中,如泥牛入海,根本不可能知道確切數據。
全國人大財政經濟委員會副主任委員、全國人大常委會預算工作委員會主任高強指出,現在財政預算科目還細不到每一項的支出。因為按預算統計方法,政府支出科目主要根據政府職能進行歸納分類,而非用途或項目分類。
非不能也,是不為也。按照用途分類并不難,就看想不想公開。致力于推進中國公共財政的吳君亮先生表示,公開的部門預算完全可以按經濟分類到“款”級,從技術上說,按經濟分類公開到“款”已無任何困難,而如果經濟分類公開到“款”,政府部門的工資、津貼、補助、辦公費、水電費、差旅費、出國費、招待費、交通工具購置、專用設備購置,等等七八十款科目就清清楚楚了,才是真正的細化。
按照中華人民共和國財政部制定的《政府收支分類科目》,在制定預算時,這些都是明明白白的所列要求。在部門日常的財務報表來往中,具體到個人、具體到項目的收支,都有明確的數據,財政部對此一目了然,卻有意遮蔽,以種種理由表示目前公開尚不成熟。看來,財政部熱衷于推進細部改革,卻有意延宕總體改革步伐。公開財政的步伐不僅受到既得利益者的抵制,更受到推進改革者落后觀念的制約。
民眾憲政權利的伸張體現在各個方面,而公共財政的公開與監督權是最重要的權利,稅收的法制基礎、政府的建政基礎均在其中,任何現代國家轉型,都離不開至關重要的公共財政體系。
從公共財政公開程度的角度審視,糾結如亂麻的稅費高低之爭毫無價值,因為如同天書一般的預決算表,讓大眾根本無法了解哪些稅該繳納、用到了何處成效如何,哪些稅該減,哪些項目該裁撤,原因何在,民眾只能用消極的避稅抵觸所有的不透明與不公開,如此一來,財政部更有權利推廣稅基,在互不信任中,政民疏離,公共財政體制面目越來越模糊。
2010年3月1日頒布的《關于進一步做好預算信息公開工作的指導意見》,以及中央部委公布的預算表,顯示財政部對于公共財政體制改革仍然缺乏誠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