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北京4月2日電
國家質檢總局新聞發言人李元平2日在新聞發布會上表示,到3月底,全國乳制品及嬰幼兒配方乳粉企業生產許可重新審核工作已全部結束。全國共有643家通過了生產許可重新審核,通過率不到55%。
李元平說,根據各地質量技術監督部門上報的數據,截至3月31日,包括145家嬰幼兒配方乳粉企業在內,全國1176家乳制品企業共有643家通過了生產許可重新審核,其中有114家是嬰幼兒配方乳粉企業。“各地質量技術監督部門正在依法注銷未通過審核企業的乳制品生產許可證,未通過審核和停產整改的企業一律停止生產乳制品。”李元平說。
李元平表示,質檢總局要求各地質量技術監督部門對通過重新審核的企業要加強監督管理,督促企業落實主體責任,切實保障乳制品質量安全。同時,各地質監部門還要加大對未通過審核企業和停產整改企業的執法監督力度,對無證生產行為依法嚴厲查處。
我國最大的乳制品生產地區內蒙古自治區,截至3月31日,已有37家乳制品企業因生產條件和檢驗能力達不到國家規定標準,被內蒙古自治區質量技術監督局取消生產資格。
據了解,各地質量技術監督部門已在其網站上公布了通過乳制品生產許可重新審核的企業名單,并已鏈接到質檢總局網站,公眾可以登錄查詢。
[新華時評]
乳企“紅名單”不是“免死金牌”
全國乳制品企業生產許可重新審核工作結果2日公布,僅有半數企業過關。這無疑是抬高行業準入門檻、保障乳制品安全的有力之舉。但通過審核、被列入“紅名單”的乳企并不等于獲得了 “免死金牌”。企業必須運用高標準生產運營,政府部門的后續監管也還得跟上。
食品安全工作的復雜性和艱巨性,決定了一次乳制品行業洗牌“不可能”一勞永逸。從“糊精奶”“尿素奶”,到“三聚氰胺奶”“皮革奶”,問題牛奶屢禁不止,企業造假手段層出不窮。近日備受關注的瘦肉精問題也說明,無良企業目無國法、謀求高額利潤鋌而走險,監管部門責任不落實、檢查手段相對滯后,漏網之魚仍將不斷涌現。
對企業不法行為的監管必須經常化、常態化。加大食品抽檢力度,增強對企業的動態管理,才是堵住“問題食品”的治本之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