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缺乏訂單農業的合作基礎,目前采取的“藥企+藥農”合作方式顯得很不穩定
陸晉源 鐘可芬
漲勢依舊迅猛的中藥材價格無疑成了中成藥企的沉重鐐銬,而為擺脫束縛,藥企紛紛斥資建設種植基地欲完成“自我救贖”。
昨日,國家發改委公布了新近審批通過的37個中藥材種植產業化基地,包括東阿阿膠、貴州百靈、白云山制藥、天士力制藥等多家上市公司控股企業的種植基地獲批。
向上游延伸產業鏈的藥企共識無疑是,拉長身段才能“長袖善舞”。不過,有業內人士表示,在現代服務意識匱乏的前提下,目前中成藥企業采取的“藥企+藥農”的基地共建模式仍需進一步探索。
原材料猛漲拉伸產業鏈
2011年,中藥材價格的漲勢并不見收斂。中國中藥材協會信息中心、中藥材天地網數據顯示,綜合200指數收于2689.51點,環比上月上漲2.82%,再度刷新歷史高位。中藥材天地網副總經理賈海彬指出,年初的多地旱災與3月份云南等地的“倒春寒”再度擠壓脆弱的中藥材生產種植體系,加上徘徊不散的熱錢,今年一季度中藥材價格一路攀升。
一直作為農副產品種植的中藥材,由于農村勞動力的大量外流及價格長期被低估,近年來呈現報復性增長。“從動量線來看,市場信心同樣一路走高,說明囤貨商手頭閑錢不少,勢必推高藥材價格。”賈海彬說。
廣州藥業董事總經理吳長海就表示,公司下屬8家中成藥生產企業,去年藥材原材料采購成本就上升了30%。“中藥材價格會繼續上揚,我們能采取的方法就是提前做好大宗藥材的儲備,以及往上游延伸建立藥材基地,建立藥材基地主要目的是為了控制原材料成本,保障藥材供應與保障產品質量。”
“十一五”期間廣州藥業在國內外的藥材基地已達20個,“十二五”期間目標是建立50個藥材基地,2011年將新建10個左右的藥材基地。“種植基地的藥材全部由集團采購,自用為主。”
自建種植基地無疑成了企業應對原料漲價的“最熱門”策略。貴州百靈自去年年底就相繼建立了2萬畝太子參基地,2月份又得到吉祥草種植基地審批,貴州百靈董秘牛民表示,基地的太子參在去年秋冬季下種,今年年末就將收回種苗、肥料的投資收入。
天士力制藥去年也建立了三七、黃芪、當歸新的種植基地,通過與專業種植公司合作,投資開展了“天士力苗鄉三七規范化種植基地”。
種植模式收益受質疑
目前業內普遍采用的是“藥企+藥農”的合同訂單種植模式,但這條道路是否走得通仍需論證。
“如果企業一味想掌控全產業鏈,而不關注質量把控和藥農的培養,或許會出現和雙匯類似的事件。”一位行業分析人士頗為憂慮地說。
“藥都”亳州市地產中藥材栽培技術研究所總經理邢振杰告訴記者,距離亳州藥材市場西12公里被劃為現代化中藥材種植示范園區,目前已有十多家飲片企業圈地近萬畝,政府也給予一定的優惠政策,建立了配套設施。
然而,由于缺乏訂單農業的合作基礎,這種合作方式顯得很不穩定。藥通網主編鄭智文告訴記者,藥農嫌企業統一收購價太低 而轉賣給其他藥商的現象非常普遍,“對于藥農來說,為企業種植收入是穩定,但如果企業出價低于市場,他們很容易變卦。”鄭智文說。
2009年底,九州通大藥房集團曾在湖北省大手筆投產茯苓、玄參、厚樸、半夏、蒼術、菊花等的中藥材規范化種植,但知情人士透露,由于合作模式的問題,九州通上述基地的建設已經放緩,“藥材基地一直在搞,但力度和規模不是很大,目前也沒有什么明顯的成績。”不過記者致電九州通集團業務總裁耿鴻武時,他堅持否認基地建設放緩,強調會繼續大力發展。
事實上,由于管理水平低及種植人員缺乏,目前國內GAP認證基地尚無真正成功的案例。對此康緣藥業董事長蕭偉就提議說,國家應制定專項政策、設立專項資金,鼓勵中藥材集約化、規模化、規范化生產,鼓勵企業與政府聯建大規模藥材種植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