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 賀立峰報道
近年來,天然氣作為重要的清潔能源不僅在工業領域表現強勁,而且天然氣消費也更大程度地走進了尋常百姓家。兩會期間,多位代表委員也就天然氣產業在“十二五”期間的發展給予了積極樂觀的展望。據預測,我國年平均天然氣消費量預計在2015年前將增加143%,達到2600億立方米。
然而,接二連三出現的“氣荒”現象也給所有人提出了警示:“想要進一步加快天然氣發展,必須理順天然氣定價機制,從而使整個天然氣行業走上健康快速發展的軌道。”
“我國天然氣行業未能建立有效的價格形成機制,定價沒有以市場價值為導向,從而使市場價格不能真實的反映供需情況。同時,我們又盲目引導擴大市場需求,忽視資源成本,價格的雙軌制與資源的配置失衡造成市場流通性減弱,現今的價格機制自然成為整個天然氣行業發展的障礙。”中投顧問能源行業研究員周修杰對《中國產經新聞》記者表示。
“起初,我們為了提高天然氣的消費量以低價為驅動力發展天然氣行業,天然氣消費需求確實得到了明顯釋放,但是我國的一個基本國情是富煤、少油、缺氣,天然氣資源極度匱乏,定價機制又偏離市場,這就影響了我國天然氣行業的正常發展。”一位行業內人士對《中國產經新聞》記者透露。
“牽一發,動全身”,天然氣定價問題已然成為整個行業發展的關鍵所在。周修杰指出,定價問題導致在供應量有限的情況下需求無限膨脹,供需矛盾突出,而且在目前的市場形勢下企業積極性無法調動。目前市場的價格又與國際脫軌造成了產業外圍環境無法影響市場動態,這與市場的良性發展所需的環境極度不符。
然而,“氣荒”現象并非一年兩年,“價改”的愿望也非一日兩日,但每一次即將要實行天然氣價改聽證會,民眾的爭議就很大。
全國政協常委、原國家能源局局長張國寶就曾表示,能源價格問題不只關系到國家經濟的發展,而且也涉及社會民生的改善。中國石油大學工商管理學院副院長董秀成也曾指出,天然氣與市民日常生活密切相關,如現在提價,要考慮市民的承受能力。
多家分析機構研究員對《中國產經新聞》記者表示,天然氣價格改革是大勢所趨,而且改革的需要很急迫,改革的決心一定要堅定,不能再次“望而卻步”。但我們也必須處理好當前通脹預期不斷升高與價格改革步伐大小的關系。
對此,周修杰認為,首先改革中應考慮各個用戶階層的利益,制定合適的整改方法;其次,考慮到市場痼疾根深蒂固,應采取循序漸進的辦法逐步調整;再其次,多采取聽證會等民眾參與的方式調動民眾的積極性,最后,盡量削減流通環節的泡沫,減輕民眾負擔,這將極大提升消費者的信心。
當然,天然氣價格改革只是“十二五”時期天然氣行業大發展中的一個層面,業內同樣呼吁,從長遠發展的角度考慮,在處理好定價機制的同時還要提高天然氣的開發與利用率,完善天然氣運輸管道的鋪設,合理規劃天然氣產業鏈的整體建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