住房保障司難堪重任 委員呼吁升級管理機構
本報記者 楊仕省 北京報道
“應盡快組建國務院基本住房保障委員會或國家基本住房保障局。”3月8日,全國政協委員、國家開發銀行原副行長劉克崮在接受《華夏時報》記者采訪時表示,參照國外保障房的經驗,有必要設立專門的政府部門或機構負責組織、實施住房保障制度。
“2011年1000萬套,今后5年3600萬套。”中央政府為未來的保障房建設制定了史無前例的任務目標。
不過,《華夏時報》記者采訪發現,在住建部15個司局、2個派出機構和多個其他機構中,涉及住房的司局僅為4個,即房地產業司、住房保障司、住房公積金監管司和住房改革與發展司。
“負責保障房的司只有一個住房保障司,人員也不過十多個人。”多位政協代表和專家在接受本報記者采訪時稱,這與其承擔的重任不匹配,人力分配上更是捉襟見肘。
本報記者查閱住建部的三定方案發現:“住房保障司的職能是擬訂住房保障政策、承辦中央廉租住房資金安排事項、組織編制住房保障發展規劃等。”3月9日,一位不愿具名的全國政協代表說,一直以來,與保障房有關的各項事務均由住房保障司負責,簡直就是胡子眉毛一把抓,效果難測。
今后建設如此龐大的保障房,該委員興奮之余頗多擔憂,他認為,就算是住建部也難以承擔史無前例的保障房建設重任,更何況區區一個住房保障司。
劉克崮認為,現在可以建立類似于“準部制”的住房保障機構。“總量供應嚴重不足、分配制度不夠合理等問題,使中低收入家庭住房困難現象長期存在。”劉克崮說,這需要從制度上得到保障,而這種制度需要一個健全的機構來執行。
其實,擴大住房保障司在地方并不新鮮,重慶就是一個例子。2010年,為加強公租房的建設與管理,重慶設立住房保障局。
本報記者獲悉,北京也在嘗試建立保障房的管理機構。北京市人大代表、海淀區人大常委會副主任王紀表建議,北京應在現有住房保障辦公室的基礎上組建住房保障工作局,負責北京市住房保障和房改工作的統籌規劃和組織協調。
北京經適房、廉租房建設加速,2007年出臺了《北京市經濟適用房管理辦法》和準入門檻等文件。王紀表認為,這與當初北京設立了“住房保障辦公室”有直接關系。
“北京今年開建的20萬套保障房中,有六成為租賃房,數量大幅提高。”北京市房協副秘書長陳志說,目前北京還急需建立專門管理保障房的機構。
“十二五期間,我國將建3600萬套保障房,能否執行到位,各界都比較擔心。”劉克崮告訴《華夏時報》記者,國外有專門的政府部門負責組織、實施住房保障制度,中國同樣不可或缺。
在劉克崮看來,中國也應整合建設、規劃、國土、財稅、金融等部門資源,組建國務院基本住房保障委員會或者國家基本住房保障局,負責協調各部門、各地區及政府、銀行、企業和購房者等方面的利益,研究制定并組織實施住房保障制度和政策,統籌住房的規劃、建設、供應、分配、管理和流通等各方面工作。
此外,中國應盡快制定并頒布實施《基本住房保障法》,通過法律形式將基本住房保障體系明確固定下來,增強對住房保障工作的指引、推動。3月9日,接受記者咨詢的多位法律界代表認為,如果制定法律有困難,也可考慮先制定《國務院基本住房保障條例》,試行一段時間后再上升為《基本住房保障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