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国产 亚洲 小说图片,337p人体粉嫩胞高清视频,久久精品国产72国产精,国产乱理伦片在线观看

跳轉到正文內容

農民工務工心態透視:不甘再做低端勞動力

http://www.sina.com.cn  2011年02月25日 01:56  經濟參考報

  記者 付航 李松 張桂林 劉菁 李興文 涂超華 東莞 南昌 重慶報道

  ——透視農民工務工心態

  隨著元宵節結束,農民工迎來又一波返工潮。

  記者在廣東、重慶、江西等地采訪了不少農民工,他們中有的剛出家門不久,有的僅有一兩年外出打工經驗;有的打工時間超過十年。他們目睹了中國加入世貿組織參與全球博弈,也見證了經濟結構調整、產業大規模轉移帶來的酸甜苦辣。他們的心路歷程,既標記過去,也關系到中國未來的城市化和工業化進程。

  心態一 盼“工作穩定”

  面對用工單位對勞動力資源的渴求,不少農民工表現得較為冷靜和理性。

  重慶市豐都縣三合街道丁莊村農民工張樹超告訴記者,農民工不怕工資低、待遇差,怕的是工作不穩定,在各地到處流動。張樹超2004年外出打工,7年時間里先后換過12個工作,大部分工作時間都不超過一年。“農民工本來工資就低、加上頻繁找工作所需的時間和花費,耗費就更大。”張樹超說。

  重慶匯能勞務有限公司總經理唐樸是永川區最大的勞務經紀人,平均每年經手勞務輸出在1.2萬人左右。唐樸說:“今年各地都在爭搶勞動力,農民工就業話語權增加,在同等薪資水平下,那些愿意為農民工提供3年以上穩定工作合同的企業更受農民工青睞。”

  心態二 就業去向“隨大流”

  在重慶市永川區大安鎮、銅梁縣石魚鎮和開縣漢豐街道等地,記者先后和20多名農民工進行座談,發現他們之所以選擇東部,原因大體可以歸結為:第一,與東部相比,中西部就業機會還是太少,工資水平總體而言還是比較低的;第二,中西部勞務市場仍不發達,就業信息不暢,即便有工作崗位,大家也沒有渠道獲知;第三,農民工打工主要還靠同鄉、親屬關系網絡,“慣性”使他們首選沿海。

  在渝西地區,有“只要一個大包工頭,就能帶空半個村”的說法,說的便是農民工就業更依靠親戚、朋友等傳統關系網絡,而非勞務市場或招聘會。

  江津區慈云鎮一水村是個勞務大村,全村3800多人,有近2000人在外務工。村民傅思翔2005年在浙江紹興開設了一家建筑工程公司,其后5年多時間,先后招收270多名本村村民到紹興打工。

  從2007年開始,一水村2組村民劉士貴就在傅思翔公司當搬運工,每月工資有3000多元。他告訴記者,之所以愿意長期跟著傅思翔干,原因就在于大家都是一個村出來的,大都知根知底,平時有事可以互相幫忙,春節也不怕老板拖欠工資。

  心態三 老資格農民工不慌

  曾幾何時,到沿海地區去打工是內地多少農民的心愿。但僧多粥少,大家一開始都遭到了一些白眼。直到后來資本大潮席卷沿海,世界工廠對勞動力的無盡索求,農民工兄弟們終于翻了身。

  記者20日在東莞長安鎮智通人才市場見到謝軍時,他正在認真研究墻上張貼的培訓課程。26歲的他來自湖南邵陽,16歲時因為不愿繼承家里的耕田,跑出來找工作。謝軍還清晰記得如何找到第一份工作。為了擠進惠州一家五金廠,他第一次去碰了一鼻子灰,只好在惠州轉悠游玩了一個月。第二次依靠姑姑的推薦,還偷偷塞給保安一包煙,才順利進入工廠。

  “現在要找就輕松很多了。簡歷投出去,回復率有50%-60%。很多時候,工廠還會打電話催你去面試。”轉換過多份工作的謝軍說。

  從農民工找工難到工廠招工難,來自湖北恩施的李清平同樣經歷了這個歷史性轉折。今年32歲的他在12年前找第一份工時,還是靠老鄉求情。去年,他辭職后重新找工作,簡歷投出后,居然收到了五六十份面試約請。今年春節,他在老家待了一個月才重新回來,對著各種招聘啟事笑著評點。

  來自河南的何芳今年四十歲了,在一群年輕求職者中頗顯醒目。她不愿守著田地,到東莞打工已經有14年。“種田哪能賺到什么錢哦,也就是每年七八月收割后賣一兩千元。打工起碼每個月還能有工資賺。”何芳說。

  但剛開始也不容易。不少工作限定只招男性,對女性則有不少限制。何芳輾轉才找到虎門一份織布的工作。“但你看看現在。”何芳指著墻上的招聘啟事,“除了保安,大部分工作都要女的。現在的女孩子可比我們那時候幸運多了。”

  勞動力市場的變化,也反映在農民工們對工資的態度上。記者采訪的這三名農民工,每人在這十多年間都換過至少五六份工作,最短的一份工作不過做了一個月,對待遇和環境的不滿意是頻繁換工的主要原因。與初入工廠時相比,農民工們希望能有更體現尊嚴的報酬。

  李清平屬于技工,每月能有3000元,但他一與其他工人比,心里有些不平衡。“聽說虎門南坊工業區有個電子廠,普工都能做到4000元-5000元。”

  類似李清平這樣的老資格農民工,不再將勞動所得與做農活時相比,而是與其他產業工人相比,這對企業的勞動力成本無疑提出考驗。

  心態四 不甘再做低端勞動力

  從本世紀初起,中國經濟結構轉型的呼喚未曾停止。是繼續在低端勞動力市場徘徊,領取微薄的薪水,還是奮勇向上游?農民工群體在思索、猶豫。其中一部分通過培訓、自學,重新規劃職業道路。

  謝軍在辭去惠州五金廠的工作后,又輾轉來到東莞一家首飾加工廠,隨后又前往廣西從事農田建設的管理。盡管工資從惠州時的每月400元上漲到1500元,但謝軍已經本能感到危機,“這個時代,不提高就會被淘汰的。”在廣西期間,他在工作之余進修機電維修,在一位老師傅指點下,從完全摸不著頭腦到掌握竅門,只花了十天時間。后來謝軍考取了電工資格證書。

  為了提高電工技能,謝軍在中山一間照明廠找到工作。“其實工資只有1200元,比在廣西時候還低,但我把它當做一個實習的機會,因為我喜歡機電。”目前,謝軍在東莞聯冠實業集團有限公司做電工,工資每月2000元。

  在智通人才市場,謝軍著重看的是編程控制器(PLC)工程師培訓的項目,準備報一個初級班,從一名電工升級為貨真價實的電氣工程師。他告訴記者,在業余時間最喜歡做的事情,也是逛逛書店,給自己充電。

  相對而言,李清平早早選好了方向。他從1999年開始在幾家深圳的臺資電子廠輾轉,從作業員做到科長,工資也從最初的每月700元上漲到3000元。隨著近幾年深圳電子廠轉移到惠州和東莞,他也隨之到東莞找工。“我在電子行業已經做了12年,市場上有我這樣經驗的工人不多。”言談間,李清平頗顯自信。

  但以李清平這樣熟練的技工,去年也已從組長升至科長,卻辭去了科長一職,本次找工作,更直言只想做個“技術員”。為何?“做我們這一行,壓力太大,有一位同事36歲,看起來卻像60歲的老頭,現在只想喘口氣,找個輕松點的工作。”李清平說。

  何芳則屬于另一類農民工。談及通過培訓提高技術能力,她一臉難色:“就我們這一把年紀了,想學也學不來啊。”何芳在虎門已經換過幾份織布工作,工資徘徊在1000元-2000元之間。

  記者發現,十年之間,農民工這個群體對職業前景的規劃已頗見分歧。他們在此方面的整體面貌,將在很大程度上影響中國經濟結構轉型的速度。

  心態五 “都市生活繁華,但不屬于自己”

  江西是勞動力資源大省,富余勞動力多往省外轉移,隨著近年產業轉移步伐的加快,回流的農民工明顯增多。

  記者日前在新余市的“春風行動”招聘現場遇到今年26歲的分宜縣楊橋鎮農民工邱香,6年前她就外出打工。“今年不準備外出了,總不能一輩子在外打工,現在該是生育小孩的時候了。”邱香說,現在家鄉這邊的就業機會在增多,雖然還比不上在外的收入,但自己能夠接受。

  許多農民工表示,自己初入社會時選擇工作都會毫不猶豫地離開家鄉去經濟發達的沿海地區,之所以這樣是好奇大城市的生活,是希望開闊眼界,見見世面。然而經歷過在外打工的生活之后,他們慢慢地都傾向于回到家鄉。很多人表示,盡管外面的都市生活繁華,但根本不屬于自己,房價那么貴,打工又很難穩定,更別說要融入城市。

  高安市的農民工周琴說,這種心態在年輕的農民工身上具有普遍性,沒出去過的都想出去看看,而在外面呆了幾年的,只要家鄉這邊有還可以的工作,大都愿意回來。

  記者在重慶采訪的不少農民工,平均外出務工時間都在7年以上,他們普遍期待就是,能夠改變以前“在經濟上被接納、在待遇上被排斥、在身份上被歧視”的尷尬狀態,在不斷提高收入水平的基礎上,政府和用工企業能為他們提供更好的社會保障、發展條件和與城里人一樣的身份待遇。

  各方評說“招工難”

  記者采訪中發現,農民工的種種心態反映在實際生活中,或多或少造成了目前企業用工荒的局面。工業園區缺工正在加劇,部分企業缺工固然與產業轉移加快,求職者就業期望增高有關系,同時也是企業工資福利待遇偏低、市場供求結構失衡等因素的結果。

  企業員工博弈 內地用工緊張

  江西省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廳與省中小企業局年前聯合調查發現,預計到今年底,全省94個工業園區投產企業將達到8500余家,有用工需求的企業5700余家,缺工約32萬人。

  沿海一些企業紛紛到江西招工更加劇省內用工緊張。記者了解到,一些江浙企業在江西的火車站、汽車站及開往外地的火車上向外出的務工人員散發招工簡章。以往工作經驗和專業往往成為求職者就業的絆腳石,今年為了招到工人,一些外地企業甚至不問求職者工作經驗,直接稱招工不限專業、不限經驗。

  江西省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廳和省中小企業局預測,“十二五”期間,江西省工業園區企業總量將突破萬戶,用工凈增75萬人,平均每年凈增15萬人,實際需新招員工將達150萬人左右(含企業補員),年平均新招用員工30萬人左右。“十二五”期間,在國家調整收入分配格局的政策影響下,企業和員工的博弈更加激烈。

  江西省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廳認為,企業季節性、結構性缺工的常態化,將加劇不同經濟區域企業對技能人才的爭奪,經濟發達地區或條件相對較好的企業將利用其薪酬待遇、用工環境、生活條件、企業文化等比較優勢,吸引欠發達地區勞動力流入,這種區域間、企業間爭奪人力資源的競爭將會更加多元化。

  用工環境差 實際薪酬低

  記者調查發現,一些園區企業工資生活設施差,用工環境差,薪酬普遍不高,這些狀況加劇了招工難。

  江西省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廳年前調查發現,省內大多數園區企業距離城區較遠,公共交通網絡不便捷,生活設施不夠配套,文化設施匱乏,企業職工工作生活不便,尤其對城鎮新增就業人員與新生代農民工缺乏吸引力。

  同時,省內園區一些企業用工年齡要求在30歲以下,一些紡織服裝、電子、制鞋等勞動密集型企業招工更是苛刻,只選擇女性;還有一些企業延長勞動時間,休息日加班未按規定增加薪酬、調整工休,存在勞動環境差、強度大、勞動超時的現象,令求職者望而生畏。

  今年南昌一家電子廠需招工5000人,企業開出的工資是1535元,每個工作日中餐補貼4元。“對求職者來說,這一工資水平根本沒有吸引力。”南昌市人力資源中心主任祝振平說,我們深入調查發現,除去個人繳納社保的費用、水電住宿費用和早晚兩頓飯的花銷,真真到員工手上的只有500元左右。

  九江一家空調企業今年因訂單增多企業急需招1200人,但是目前只招到400人,今年企業將保底工資從原來的600元提高到800元,算上加班工資,員工月綜合工資為1800元-2200元。但記者翻閱招工簡章可以發現,員工每月工作22天,每天工作8小時只能拿到800元的底薪,要多拿錢必須加班,每月25日才發放上月薪資;同時員工伙食標準每天需9.5元,公司每天只補助1.5元。

  記者調查發現,在南昌、新余、九江的求職市場和工業園區,一些企業相繼標示月綜合工資1800元-2500元,有的甚至打出月工資3000元的標幅。祝振平說,綜合工資是虛的,要拿到這么多錢,只有不停地加班、加班,招工難度自然增大。

  不少專家分析認為,盡管農民工待遇在近些年普遍有所提升,但仍落后于經濟發展步伐:他們得到的報酬仍不能公正地反映他們所付出的勞動,屬于“干得多掙得少”的一個群體。農民工身上“廉價勞動力”的標簽仍未被撕掉。只有在經濟發展、產業不斷升級的同時,讓農民工群體能真正享受更好薪資、社保、住房等福利待遇和社會保障,并不斷提升自身素質,才能使農民工群體真正在“被爭奪”中受益。

  抓好市場對接 強化企業責任

  勞動保障部門人士認為,解決企業用工問題,既有市場機制作用發揮的因素,也有相關企業和勞動者主觀的因素,還有政府部門正確引導的因素,是一個系統工程和社會問題,需要統籌兼顧和綜合治理。

  每年春節過后,是城鄉人員求職和企業用工的高峰期。今年為解決企業用工難題,江西省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廳收集8935家企業用工信息67.5萬個,目前87.6萬人參加了招聘,25.6萬人次與企業達成就業意向。江西省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廳副廳長劉滇鳴說,解決用工難題,要通過各種途徑全方位、立體化發布工業園區企業用工信息,開展好對接服務,積極引導求職者到省內園區企業就業。

  一些企業負責人說,今后勞動保障部門應加快整合人才市場和勞動力市場,完善公共就業和人才服務平臺建設,構建以市場為導向的用工機制,圍繞園區產業及行業特點,及時掌握工業園區企業用工需求,及時發布企業用工信息,通過專場招聘、送崗下鄉、勞務協作等多種方式,為勞動者求職就業和企業招聘用人提供及時有效的常態化、精細化、專業化服務,提高對接成功率。

  共青城歐唯諾太陽能科技有限公司市場總監徐建福說,企業目前缺工150人左右,為解決用工短缺的問題,企業與附近的九江學院取得聯系,引導學院相關專業的學生到企業見習,既解決了用工短缺的難題,又讓學院學生掌握了一技之長。

  一些企業負責人建議,勞動保障部門應積極引導園區企業與大專院校建立長期合作關系,根據園區企業和項目特點,結合院校專業和師資資源,強化對接服務,采取長訓、短訓、輪訓等形式為園區企業培訓合格的技術工人。

  提高工資待遇、改善用工環境,用待遇和環境留住員工、吸引員工是企業無法回避的問題。江西省就業局局長王小平建議,地方政府應引導企業積極探索現代企業管理模式,堅持以人為本,實行人性化管理,根據人力資源市場供求和自身經營狀況,合理確定薪酬待遇,幫助企業合理制訂全年用工計劃,避免發生生產淡季大量裁員、生產旺季又招不到工的現象。

【 手機看新聞 】 【 新浪財經吧 】

  

分享到:
留言板電話:4006900000

新浪簡介About Sina廣告服務聯系我們招聘信息網站律師SINA English會員注冊產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1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