駱毅
受非洲政治局勢的影響,倫敦布倫特原油價格一度突破了105美元/桶,WTI原油也超過了93美元/桶。
在中國,成品油價格也剛剛在“兩會”前完成了2011年的第一次上調。
此舉照例又惹來一片抗議聲。其實,選在此時調價,發改委也有難處。成品油調價窗口早已打開,但因春運的緣故延遲了,作為參照體系的國際原油價格卻依然在高位運行。這讓發改委陷入了“兩難”的境地:“兩會”前不調,“兩會”期間按慣例難做調整。如果國際油價在此期間繼續走高,“兩會”后的調價壓力更大。屆時,如若不調,成品油定價機制將形同虛設;如果上調,幅度大了民眾又難以接受。
按照官方說法,“按現行成品油價格機制,即使僅考慮去年12月22日調價后原油價格上漲因素,國內成品油價格上調幅度應更大一些;但綜合考慮國內經濟形勢及社會各方面承受能力,國家適當壓縮了提價幅度,由石化企業消化了部分原油價格上漲影響!
但對普通民眾而言,在通貨膨脹的年代,因降價而喜悅,因漲價而抱怨,這是最最樸素的情感表現,并不需要萬事考慮周全——那是政府的活兒。
經濟學基本原理告訴我們,價值決定價格,價格是價值的貨幣表現,價格圍繞價值上下波動。供求關系會影響商品價格。某種商品社會需求量的絕對增加,則會導致市場價格上升,反之則降低。
但此次成品油調價看起來卻和市場需求關系不大,尤以柴油的表現最為明顯。
“現在油品供應充足,但1月到2月通常是淡季,市場的成交量相對冷清。”中國化工網分析師趙京敏說。
另一個事實是,在此輪調價前,包括中石油、中石化等主營單位和地煉都已在漲價預期下暗漲過一輪,而賭漲心理導致各地庫存量較高。
因此,在與需求脫節的情況下實現的此次調價,更大的意義也許在于維持了成品油定價機制的正常運行。其作用如同發改委價格司副司長劉振秋所稱,“發揮價格杠桿的調節和引導作用,抑制石油消費過快增長,促進資源節約!
2月即將過去,成品油漲價與市場需求脫節的情形也即將面臨改變。
不少咨詢機構紛紛預計,隨著春耕到來,成品油需求將在3月份后回暖。同時,由于原油庫存逐步被消化,部分煉廠進入檢修期,供求局面將發生改變,從而支撐上行的成品油油價。
《第一財經日報》全年訂閱價360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