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為商務部例行新聞發布會現場。中國經濟網記者 郭彩萍攝。
中國經濟網2月17日訊 (記者 邵希煒)最近的數據表明,中國的經濟總量在去年已經超過日本,成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商務部發言人姚堅在本月商務部例行發布會上表示,隨著中國經濟發展和軟實力的進一步提高,中國會在國際社會中扮演著越來越重要的角色。
數據顯示,中國的GDP在去年達到39.8萬億的規模,人均水平也在不斷提高。對此,姚堅表示以下幾個觀點:
第一,在擁有13億人口的大國,在中國堅持以經濟發展為中心,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這樣一個歷史進程中,經濟發展取得了快速增長,特別是在過去的五年。中國經濟的增長不僅有效的造福廣大人民,也在國際社會中的地位得到了提高。數據顯示,我國人均GDP由2006年的1700美元,提高到現在超過4000美元。即使在金融危機時期,在“十一五”期間五年內,我國GDP平均增速超過10%,這說明中國經濟在全球發生經濟危機時仍能夠自主發展,堅持科學發展取得的新的進展。從商務部的角度分析,我國對外貿易也在過去五年中取得了快速發展,占全球的份額從2006年的7.3%提高到現在的10%左右,這是一個新的發展,體現了“中國道路”所帶來的實實在在的變化,也體現了改革開放所帶來的實實在在的變化。
姚堅表示,在看到中國經濟總量超過日本后,他想到了鄧小平。1978年的10月的改革開放初期,小平坐新干線。他對隨行的記者說“我感覺到新干線就是快,有人催著我們跑,現在我們正適合坐這樣的車。”在訪問日本期間,鄧小平副總理還提出要利用日本的資金和技術,從此揭開了中國改革開放和吸收外國資本的序幕。姚堅說:“32年過去了,我們還是感慨良多的,他提示我們要進一步的堅持對外開放,堅持學習的姿態,向鄰國學習,向管理水平和社會治理水平比較好的國家學習,這是我們應有的姿態。其實我們的經濟人均水平還很低,我們GDP只能反映一個側面,更多的要看到我們人民生活質量的提高是在逐年的發展,這是我們工作實實在在的成果。”
第二,姚堅表示,我們要注意在中國經濟發展的這個階段還有很多不平衡、不協調、不可持續的矛盾,例如,我國有資源環境的壓力,我們的大企業知名品牌很少。中國雖然有大量的產品出口,但是還存在部分產品質量不高的問題,無論在美國市場、加拿大市場、日本市場被召回產品的比例還比較高。這些都是需要我們進一步關注。他說,中國需要進一步堅持“中國道路”的優勢,來進一步完善中國的社會治理,完善中國的資源環境約束。只有這樣,中國才能在下一階段承擔更多的責任,具備承擔更多國際責任的條件。只有中國的經濟發展了,只有中國社會更加和諧,只有中國的發展更加協調、更加可持續,才能在國際上承擔更多的責任。在過去的一段時間,中國在承擔國際責任方面也進行了大量的努力,是與我國國情相適應的努力,包括我國給相當多的欠發達國家減免債務,對于相當多的欠發達國家給予優惠的關稅待遇、零關稅的待遇。在談到中國的對非援助時,姚堅稱,我國對非援助的金額具有大幅度的增長,對非援助的規模也在大幅度的增長,并更加重視民生領域,這些都是我國在進一步承擔國際責任已經采取了措施。
姚堅稱,在改革開放初期,中國對于全球經濟增長的拉動作用只有3%,在2009年和2010年的時候,我們中國經濟增長對于全球經濟增長的拉動作用超過了50%,這都是承擔國際責任的表現。不僅中國自身發展了,也帶來了其他國家的發展。這還可以通過我國進口的數據能夠反映出來,在過去的10年中,中國平均每年年度的進口將近6700億美元,拉動其他國家的經濟發展,也帶動了相關國家大量的就業,這些都是承擔國際責任的表現。隨著中國經濟發展和軟實力的進一步提高,中國會在國際社會中扮演著更重要的角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