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經濟網北京2月14日訊(記者王慧梅 林磊) 中國發展研究基金會昨日在北京召開了“人民幣匯率制度改革影響評估”課題成果發布會,根據課題組的研究表明,2005年7月以來的匯率形成機制改革成效顯著,匯改對宏觀經濟運行的負面影響較小,緩解了匯率和國際收支失衡,明確了產業結構的升級方向,也給外向型企業的升值轉型留出了時間,銀行業資產質量保持良好。
央行副行長、國家外匯管理局局長易綱對課題組的成果表示肯定。他強調,匯率改革推進過程中,要綜合考慮國內外的經濟形勢和時機。他同時表示,外匯儲備是由中央銀行的負債形成的,在央行不管是企業賣匯還是老百姓把匯賣給銀行,在賣匯瞬間錢和人民幣就兩清了,等于央行買了美元,同時付了等價人民幣!外匯儲備不是財政的稅收,也不是老百姓的血汗錢白交給國家,不管誰賣匯都會得到等價人民幣,企業和老百姓已經得到好處。
中國發展研究基金會秘書長盧邁表示,2007年和2008年,人民幣兌美元每年升值了7%左右,與不升值的情況下相比,實際GDP只下降0.28個百分點,但是我國通貨膨脹率降低了0.42個百分點,工人實際工資上升了0.07個百分點、經常項目盈余占GDP的比重減少了0.28個百分點。從產業層面來看,匯率調整沒有對我國銀行業造成明顯的負面影響,對促進外向型企業升級轉型也起到了積極作用,外向型企業對匯率調整的承受能力要好于許多人的預期。
全國政協委員、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研究員張小濟認為,我們國家市場經濟體制改革遠遠沒有完成,許多重要的要素、商品價格不完全是市場定價。那么,在這種情況下,靠單打一匯改調整進出口貿易是不現實的。
國家外匯管理局國際收支司處長溫建東認為,中國經濟實體經濟的表現是人民幣匯率變動的基礎,中國改革開放以后,經濟保持快速發展,勞動市場率快速的提高,一方面競爭力增強,一方面世界對中國的信心也提高了,吸引力也提高了,這樣的話,毫無疑問,國際就看好中國的貨幣,升值成為必然。
交通銀行首席經濟學家連平指出,匯率形成機制改革和匯率水平的變化對銀行業的影響是挑戰和機遇是并存的。理論和實踐都證明匯率變化對銀行業影響是深刻的,主要體現在六項業務當中。他提醒,升值和匯率機制改革對商業銀行的資產質量風險需要引起足夠重視。
本網報道
易綱:人民幣匯率漸進式改革要以市場為基礎
易綱:人民幣匯率合適 資本項下自由兌換可穩步推進
連平:人民幣升值沖擊銀行6業務 資產質量風險需重視
中國發展研究基金會提出匯率制度改革十項建議
盧邁:匯率改革評估回應六大認識誤區
其他媒體報道
上海證券報 人民幣一次性大幅升值既無必要也不可行
中國證券報 易綱:匯改要綜合考慮國內外經濟形勢和時機
新華網 央行副行長:人民幣匯率漸進式改革是正確選擇
新京報 匯改評估報告:應調控外匯儲備增量
東方早報 易綱:匯率漸進式改革要考慮國內外形勢和時機
中國發展研究基金會介紹
據悉,中國發展研究基金會是由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發起成立的非營利性法人組織,是全國性的公募基金會。它的成立得到了國務院領導同志的直接關懷和支持,同時也得到了民政部等主管部門的指導和幫助。基金會的宗旨是支持政策研究、促進科學決策、服務中國發展。基金會于1997年11月正式注冊成立。薛暮橋先生和馬洪先生為名譽會長。
(責任編輯:華青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