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卓
同提五年公車零增長 擬收交通調節擁堵費惹爭議
北京治堵新政出臺后不久,廣州亦于近日推出了“穗版治堵方案”。
比較而言,《廣州中心城區緩解交通擁堵方案》征求意見稿(下稱“征求意見稿”)參考了北京的一些政策亮點,比如也提出未來幾年公車零增長的目標。
此外,相比北京,廣州并未提出“限外”的相關舉措。
然而,關于考慮征收交通調節擁堵費的內容還是引起了爭議。
剔除“限外”條款
調整市域停車場差別性收費、研究收取交通調節擁堵費、加強公務車的管理、臨時性交通限行……
征求意見稿公布時點正值廣東“兩會”期間,甫一露面便引起人大代表、政協委員及社會公眾的熱議。
目前,廣州全市機動車擁有量達到214.5萬輛,其中汽車保有量達161萬輛,2010年新車上牌量超過30萬輛。
在私人小汽車千人擁有率這一項指標上,征求意見稿中的數據顯示,北京為161輛/千人,上海為44輛/千人,香港為58輛/千人,廣州也高達90輛/千人。
對于此次出臺的征求意見稿,廣州市交委透露,其借鑒了國內尤其是北京的做法,比如,增加了對公務車的管理措施。
征求意見稿提出,機關單位公務用車配置嚴格按照國家相關規定執行。到2015年,廣州市各級黨政機關、全額撥款事業單位不再新增公務用車指標,并嚴格公務車使用管理。
“‘十二五’期間本市各級黨政機關全額撥款事業單位不再增加公務用車指標。”這正是北京治堵新政中被廣為關注的一大亮點。
對于公車改革,社會各界普遍贊同。廣東省發改委主任李妙娟說,公車改革無論對公務員也好,對市民也好,都是一件好事。
根據廣東省一位政協委員的保守估計,廣州公務車的數量接近20萬輛,占廣州市機動車保有量的12%。
借鑒兄弟城市的經驗,同時審慎推出可能引發爭議的舉措,這也納入了征求意見稿的考量。
值得注意的是,征求意見稿中剔除了此前討論稿中關于“限外”的條款,此前的討論稿中稱,廣州將在特殊路段或特殊時期研究推行禁止非本市籍機動車在市區行駛的措施。
對此,廣州市交委稱,根據專家研討會的意見,“限外”可能對廣州與周邊城市的商務、經貿往來有影響,經研究方案中暫時取消“限外”的措施,今后視具體情況變化再考慮做專項研究。
擁堵費是否會變相添堵
征求意見稿中備受爭議的一項就是廣州要研究收取交通調節擁堵費的可行性。
方案提出,借鑒新加坡和倫敦等城市通過征收交通擁堵費調節車輛數量的經驗,在科學評估的基礎上,對在廣州市部分重點道路交通擁堵區域實施征收交通調節擁堵費的可行性進行研究和論證,研究提出符合廣州實際的交通調節擁堵費的時段、范圍、定價基準和收費形式,對可能面臨的問題提出解決方案,擇機實施。
一位政協委員接受《第一財經日報》記者采訪時認為,收取交通擁堵費,問題在于如何收以及收了之后這些錢拿去做什么。
廣東省社科院院長梁桂全接受記者采訪時分析,在重點道路交通擁堵區域實施征收交通擁堵費,一方面有可能導致車輛繞行該路段,形成周邊路段的擁堵,另一方面,如果是居住或工作在該路段,小汽車無論如何都會經過該路段,并不能起到調節交通擁堵的現象。
而廣東省政協委員、華南理工大學法學院院長葛洪義在提交的提案中寫道:從公民權益的角度來講,收“擁堵費”、限制“上牌”等措施無疑是將治堵成本轉嫁到民眾身上,進而加重了人們的出行成本。
他認為,國外許多大城市如倫敦、東京、新加坡等收取費用之后緩解了交通壓力,而這些城市同時擁有發達密集的公交系統及對應的無縫對接配套設施。國內城市收取擁堵費,關鍵在于是否把資金重點投入到公共交通系統以及配套停車場的建設上去。
新加坡采取實施區域通行許可證計劃(ALS),控制在高峰時段進入中央商務區等區域內車輛數,防擁堵。香港地區則采取長期交通需求管理政策,包括提高購置成本、征收牌照費、征收燃油稅、控制中心城區停車位、限制公務用車等。
在梁桂全看來,廣州小汽車的保有率目前大約30%,未來起碼還要增加30%,達到60%,長遠之道在于嚴格控制城市人口密度,進行城市規劃合理性的調整,比如控制舊城改造的人口密度等。
葛洪義也認為,政府應當承擔起疏導交通的責任,負擔治堵成本,考慮將一些政府部門或國家機關在郊外布局。
《第一財經日報》全年訂閱價360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