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行與銀監會雖略有分歧,但對2011年的信貸調控收緊,高度一致
□ 本刊記者 馮哲 溫秀 | 文
1月中旬,主要大行各地分支行陸續收到總行緊急通知,要求本月不得突破信貸額度,否則施以暫停開放信貸審批系統等處置。
同業交換數據顯示,工農中建四大行1月前兩周信貸新增超3500億元,銀行業新增總量已迫近萬億元大關。
“年初鼓肚子,年底關籠子”,是貨幣與監管當局高層言稱今年最不想看到的信貸投放現象。他們的理想狀態是:四個季度投放比例依次為3:3:3:1。總結去年調控教訓,他們推出了更為精細化、可預期的調控工具。但多數受訪銀行人士評之知易行難,囿于銀行改革上下脫節,信貸新政對地方分支機構總要有個適應期,而面對井噴投放,信貸規模控制、窗口指導的方式仍最有效。
多位銀行內部人士向本刊記者透露,貨幣與監管當局在信貸規模大小、工具應用等問題上,還略有分歧。比如僅就1月份目標額度而言,雙方已傳出的信號有些許差異,銀監會傾向于新增1萬億到1.2萬億元之間,但央行想把當月額度控制在9000億元左右。
雖然雙方自2003年分家之后,在監管合作上存在一些心結,但從宏觀政策調控的角度,央行和銀監會在中國是否要堅決回收過去兩年超常規發放的貨幣問題上,立場和觀點無疑是一致的。
“中國能否主動解決過去兩年超發貨幣帶來的負面效應,決定了中國未來的經濟增長能否回到堅實的路面上。”一位金融業專家表示。
一位接近央行的研究人士提出,在銀行信貸之外,也應關注更大范疇的社會融資總量對實體經濟的作用,包括銀行、證券、信托以及直接融資渠道等,更全面地反映全社會資金供給和經濟增長之間的關系。
“在有人踩油門的時候,也必須有人踩剎車。”一位大行高管對貨幣監管機構的用意表示認同。
央行決心已下
“有六個省分行放得太多,后面兩周要停信貸審批系統,全行可能也會有幾天暫停發放信貸,以幫助回流多放的貸款。”一位中行人士坦承。
他介紹,主要是分行的沖動管控不住,所以總行加強了對分行規模控制,如果分行超額度放貸,就要相應的扣績效;如果總行被差額準備金懲罰,相應的損失會相應地記在規模超標的分行頭上。
另一位大行人士亦透露,該行目前已經要求在1月最后兩周只保證保障房貸款、以及重點客戶貸款,暫停部分分行的按揭貸款和對公貸款,“一方面大銀行不能不聽招呼,另一方面,月末壓時點、壓票據放貸的現象必將出現,而變相繞規模的手法也還會創新。”
“由于年初前兩周信貸投放過猛,央行要求銀行控制投放節奏,給予工農中建四大行一季度新增信貸規模數分別為:工行2109億元、中行1800億元、建行1962億元、農行1388億元,總計7259億元。” 一位接近央行知情人士向本刊記者透露,央行為使下半年留有調控空間,一季度收緊力度更為明顯。
“7200億元與央行想把大行的信貸增速控制在12%的思路是吻合的,去年末央行高層曾就該目標進行過討論。”前述消息人士表示,12%是理想狀態,能否順利執行,同業都不太樂觀。
按照央行對一季度四大行的信貸規模推算,整個銀行業全年的信貸規模在6萬億元左右。“央行希望留些余地。過去每次最后都會超。”一位接近央行的知情人士表示。
“央行大的調整和考核以季度為單位,在一季度結束時,會根據實際情況,結合CPI、GDP動態情況和貸款增速之比,規劃下一季度的投放情況。”一位大行高管認為,一季度剛性調控只是權宜之計,今年央行對四大行的貸款規模控制,將根據信貸政策執行情況,資本充足率水平等因素,通過調整差別準備金的參數設置,實施動態監控。
安信證券銀行業分析師邱志成表示:“差別存款準備金率工具會很有效,對流動性影響很大,11-12月的試行差別準備金率和法定準備金率同時上調,差點導致某家銀行流動性出現問題。”
據中行測算,差別準備金率提高0.5個百分點,將給中行造成5億元的損失。因此,在前兩周投放過快的情況下,中行已經緊急召開了分行長的信貸投放聯席會議,要求地方分行務必在后兩周將規模壓回來。
中銀國際測算,1月14日的存款準備金率上調0.5個百分點,可能導致所有上市銀行需要在人民銀行存放2379億元人民幣。如果假設所有銀行從同業拆借資金調撥上述資金,那么它們的利息收入合計將下降51億元(假設同業拆借收益率為3.83%)。這將使得銀行2011年年化盈利減少38億元,凈利潤應下降0.6%。“盡管計算顯示本次上升的直接影響有限,但隨著存款準備金率的不斷上升,累積的間接影響將不斷上升。”
該機構認為,央行仍有可能繼續上調2-4次存款準備金率,大銀行的存款準備金率可能上升到20%-21%,再考慮到差別存款準備金率的應用,大銀行的實際存款準備金率可能達到23%-25%。一旦存款準備金率上升到上述高度,一方面,銀行的資金面將逐步趨緊,隨著M2增長率的下降,資金來源趨緊,銀行為競爭資金所付出的資金成本將繼續上升;另一方面,銀行的放貸能力將受到明顯的制約。特別是個別資本金實力較低的銀行。
一位監管高層表示,前期連續上調準備金和加息已造成銀行流動性吃緊;并強調“銀行必須通過減少貸款來保證流動性”。
銀監“剛性依舊”
“差別準備金的實施的確提高了銀行對調控行為的可預見性,但該工具對銀行屬于較為軟性的約束,”上述大行高管稱,銀監會的資本監管工具及有關政策,約束更為剛性,一旦不達標,一些相關的市場準入就會被叫停,所以在存款增長壓力較大的情況下,商業銀行的投放也不敢太放肆。
一位受訪的城商行高管佐證了上述判斷:“最后兩周我們會把能放的貸款都放出去,要是等到銀監會要求每天上報額度的時候,我們就貸不出去了。”在他看來,存貸比不高,現行的動態差別準備金率僅針對全國性商業銀行,城商行仍有“空子可鉆”。
一位股份制商業銀行高管表示,如果商業銀行的存款有保證,貸存比沒有超標,那么銀行如果愿意以繳納一點差別準備金為代價,多放點貸款,也沒有什么問題。
上述大行高管更是道出了業界的普遍心態,目前地方政府的投資沖動不減,各部門和地方對商業銀行的干預,依然在一定程度上存在,完全靠商業銀行自主恐怕很難,“監管沒點行政控制很難約束銀行的行為”。對應這種心態,監管加碼如期而至。
“下面要通過日均存貸款上報的方式來監控銀行流動性。”一位銀監會高層月中表示。
邱志成認為,2011年信貸額度顯著收緊,表外信貸控制和差別準備金率的影響很大。“近兩年來央行的信貸調控有所失效,主要由于表外信貸的增加。估計2010年全年的表外就新增有1萬億元左右。在銀監會堵上了表外信貸這一渠道后,2011年的貸款調控力度將比2010年大得多。”
1月20日,銀監會日前又發布了《中國銀監會關于進一步規范銀信理財合作業務的通知》,要求商業銀行在2011年按照每季度不低于25%的降幅制定具體轉表計劃,并嚴格執行。交銀國際預計需轉入表內的銀信合作貸款規模約4000億元,而一季度轉入表內的壓力相對較大,考慮轉入表內因素,全年額度較為緊張,“差別化存款準備金率等市場化調控難以改變信貸投放前高后低的趨勢”。
此前銀信合作一度亂象叢生,令市場和監管當局十分關注。接近監管當局的人士透露,去年不少所謂的銀信合作理財產品,實際上“資金和項目都是銀行的,只是借道信托轉了一圈”,其實質是在規模調控下變相繞規模滿足客戶需求的一種做法。信托公司可能在其中配置了一些其他產品,做成了拼盤式的投資理財計劃,但并非真正意義上的核心信托業務。
銀行的雙重壓力
“目前的攬存大戰讓人感覺回到了上個世紀八九十年代。”邱志成調研后表示,深圳一家國有銀行目前考核指標中跟存款掛鉤的,竟然占到了70%的比例。
“有些股份制銀行存款返點已經達到了0.2%,1億元的存款就有20萬元的回扣。”一位股份制銀行信貸部門負責人表示,在規模管控之下,存貸比是該行的主要問題,今年的拉存款績效占比幾乎與貸款相同。
“招行全行1月17日的理財產品收益率全部上調。”一位招行內部人表示,理財產品月初為起始日,資金要在上月末到賬,中間1-2天,到賬資金就是銀行的短期存款,幫助銀行在月末沖時點。最近,年化收益率平均都在3%,去年年末甚至可以到6%。銀行理財產品儼然成為了銀行攬儲的“工具”之一。
而銀信合作禁而不止,仍被靈活運用。一位大型國企財務公司負責人表示,銀行通過信托可以放大利率,增加時點存款;而信托業樂于做渠道,賺取手續費,“這種業務很受歡迎,基金和資產管理公司因為法律要求,并不能做此類業務,財務公司和高端個人是主要對象。”
但一位股份制銀行業務經理無奈表示,銀行希望業務經理能將更多的精力放在拉直接的存款,已經降低了基金銷售和理財產品抵讓存款指標的折算比例。一般而言,基金和理財產品在贖回和到期后,客戶基本會將自己停留在銀行賬面上,從而形成活期存款,可以按比例抵消業務員拉存款的業績。
股份制銀行的另一重壓力來自資本充足率。
“不融資明年銀行開不了門。”民生銀行董事長董文標在回應市場對民生215億元定向增發的疑問時,表態已非常無奈。一位銀監會內部人士也向本刊記者坦承,“中小銀行的新一輪再融資不可避免。”
以大行為主的再融資去年剛告一段落,現在行業的PB(市凈率)已經下降到1.6-1.7倍,再加上增發的折扣,就要按1.3倍左右增發,所以銀行短期內從二級市場上再融資的條件已相當惡劣。一位行業資深分析師表示,2010年年末就已經審批了一批銀行再融資項目,多數是次級債或者定向增發,民生銀行、興業銀行之后,還會有其他股份制銀行開始再融資,但基本都不是直接從二級市場融資,所以對大盤的影響不會太大。怨氣比較大的肯定是基金和散戶,定向增發必將稀釋其權益。
“起碼要聯合起來投反對票,表明一下立場。”一位受訪基金經理在參加完民生銀行的分析會后表示。
在銀行被要求提高資本的大背景下,銀行比較現實的選擇就是做高利潤,而不是增加對壞賬的計提,然而,監管當局同時要求銀行提高撥備,并提出了撥備占總資產不得低于2.5%的新要求,股份制銀行的利潤目標受到雙重夾擊。
野村證券亞洲區域銀行研究聯席主管馮哲表示,在資本充足率和撥備持續提高的監管壓力下,現在業界存在一個巨大而難以消化的疑慮:中資銀行目前超過20%的ROE(凈資產收益率)能否持續,ROE是否中長期都在下降通道里?
而這意味著一個令人沮喪的消息,資本市場的銀行板塊將相當長一段時間內,仍無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