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財經 > 滾動新聞 > 2010年度觀察家年會 > 正文
新浪財經訊 1月15日上午消息,中國經濟體制改革研究會會長宋曉梧在 2010年度觀察家年會上表示,現在提出固化中國模式為時尚早,發展中還面臨許多不確定的因素,尤其經濟結構和區域結構還存在扭曲狀況。
視頻:宋曉梧認為社會結構滯后經濟結構 媒體來源:新浪財經雖然我國率先走出了國際金融危機的陰影,保持了三十年來高速發展的勢頭,GDP超過日本達到世界第二,但宋曉梧仍然認為:“現在提出固化中國模式為時尚早,發展中還面臨許多不確定的因素”。
“中國在能源、資源、環境方面付出了過高的代價。”宋曉梧表示,2009年中國大概消耗了全球46%的鋼鐵,45%的煤碳,48%的水泥和10%的石油天然氣,進口的鐵礦石、原油分別占本國用量的70%到和51.3%。中國提供了8%的全球GDP的提升,支持了本國10%以上的GDP增長。
而從環境來看,中國碳排放量大約5噸,與人均GDP類似的國家相比高很多。中國承諾,二氧化碳排放量2020年比2005年下降40%到45%,如果GDP仍然保持8%以上,到2020年中國的碳排放總量將超過114億噸,這對中國和世界都是負面影響。
“不計環境資源成本,過多依靠投資、過多依靠外需、過多壓低勞動力成本、過多依靠仿制的形勢難以持續下去,盡管這種發展方式在特定國內發展階段、在特定國際環境下極大促進了中國GDP的增長。” 宋曉梧表示,中國經濟總量雖然很好,但經濟結構和區域結構并不夠好,投資和消費結構,一二三產業的結構,內須與外需的結構,扭曲很嚴重。
宋曉梧認為:“當中國的普通老百姓或者普通勞動者自主能力和消費能力得到大幅度提升、社會關系相對穩定、民主法制基本健全,那樣可以認真考慮中國模式了。”(華艷 發自北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