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 (記者 張奕) 鐵礦石季度定價機制執行不到一年,今年的周期可能從季度縮短為月度。昨日據外媒報道,澳大利亞鐵礦石巨頭必和必拓決定從2011年開始對大部分的鐵礦石出口實行月度定價機制。必和必拓回應稱,對于市場傳言不作回應,因為有可能影響到相關大宗商品的市場價格。
必和必拓一直希望采取更短定價周期
必和必拓CEO Marius Kloppers曾就會否采用月度定價表態:“必和必拓一直希望采取更短的定價周期。”他說,“但這不代表我們對季度定價不滿意,當然有些客戶希望基于月度定價,但是目前沒有看到有壓倒性的需求。”
金融危機期間,執行了40年的鐵礦石年度定價機制瓦解。淡水河谷、必和必拓以及力拓從去年4月開始執行季度定價機制。新季度合同價格在前一個季度中的最后一個月月初確定,價格為該月之前三個月鐵礦石價格的加權平均值。
雖然淡水河谷與力拓高層均在不同場合表示“供需雙方均對季度定價滿意”,但三大礦商進一步縮短定價周期的強烈意愿已為業內所熟知。
一家推行 兩家或跟風
多名分析師和鋼廠人士告訴記者,必和必拓去年就開始“吹風按月定價”。“一旦必和必拓推行月度定價,其余兩家跟進的可能性非常大。”聯合金屬網分析師胡凱認為,今年鐵礦石仍處于上漲空間,月度定價意味著鐵礦石協議價格將更趨近于節節高漲的現貨價,對三巨頭而言,“自然希望利益最大化”。
對于我國鋼廠而言,鐵礦石定價周期越短,情況越不樂觀。“對鋼廠負面影響很大,鐵礦石一直在漲價,定價方式越靈活,價格漲得越快。”胡凱說,此外,由于季度和月度定價都是基于指數,定價區間越短,指數變化越快,鐵礦石市場金融化進程更快。
去年三巨頭中,力拓向中國出口鐵礦石最多,達到1.15億噸。淡水河谷以約1.1億噸出口量緊隨其后,必和必拓位列第三,對華出口鐵礦石9000萬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