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岳散人
一個農民偷逃過路費,因犯詐騙罪被判處無期徒刑,這事挺新鮮。
按說既然是逃掉了過路費,這些錢應該是落在了這個農民的腰包,可為什么其利潤只有20多萬元而沒有顯示這筆過路費的存在呢?這么算下來的話,要是有過路費,該農民豈不是要虧損348萬元么?如果我們算一下的話,這個過路費還真挺高的,這等于是每次通行要繳納的通行費為1558.66元左右。按照法院的說法,空車通過這一路段需要200元,重車滿載或者超載則更多。那就是說,如果這里有一半的車次是空車的話,在滿載或者超載的狀態之下,這個通行費可能高達兩千多元。按天算的話,兩輛每天要交1.5萬余元過路費。
這是根據公開判決的數據得出的結論,由于沒有查到相應的里程,所以無法推算有多少公里、每公里需要多少錢的運輸成本。但相信這個公里數也不會多到哪里去,畢竟運的是沙子,而不是需要長途販運的生活物資、煤炭等。
至于說法院為什么以詐騙罪判處其無期徒刑,以及這種判決是不是過重,咱就不操這個心來討論了。但通過上面的計算,有件事看來咱們還真要操心一下,那就是這么高的運輸費用,這些錢最終變成了什么?
我們知道,一件商品的價格當中,包含有原材料的價格、各種稅費、工人的工資與福利、合理的利潤以及運輸的成本,當一件商品被送到消費者的手中時,最終的價格就是這些成本的總和。而其中任何一項上漲,都會帶動總價的上漲。
運輸的價格又包括油費、過路過橋費、車輛的磨損、人員工資以及正常的利潤。同樣的道理,其中任何一項有所調整,總價也就會調整。這個道理要是整明白了,我們就知道這些過路費最終都被加在了商品的價格當中,由所有消費者承受了。油價之外,我們這里的過路費價格通過上面的計算也看到了,應該說算是挺不菲的,這些東西要是加到商品的最終總價當中,自然物價也不會太低。應該說修路收錢并沒有什么問題,問題在于這錢收到什么程度、什么時候是個頭兒呢?
舉個例子來說,北京通往機場的高速公路收費原本是15元,好像收了很多年之后人們才發現,原來它早就該不是免費就是降價了,因為早就過了收費還貸的期限。又經過了一段時間,總算是降到了10元通行,但多收的那些錢從此也就沒有了交代。
另外一個數字可能更讓人觸目驚心,全世界的收費公路有80%都在中國境內。要說這個就更讓人覺得不能原諒了,因為我們的油價無論發改委怎么說,也是要比國外很多地方要貴,但人家那地方絕少有收費的公路,因為上路的費用已經包含在了油價當中。而燃油稅原本是取代養路費出臺的,當時就說這是代替養路費的功能,這等于是開車上路才收錢,停著就不收。實際上現在沒人說這個了,因為一分也沒少收過。在這種重重擠壓之下,曾經有過一個二級公路不收費的政策,但遍地的收費站不但沒有減少多少,似乎這種出行成本還更高了。
往下就不多說了,這個案子引人思考的并非是法律問題,而是一個做完四則運算之后的民生問題,因為我們的很多物價比美國的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