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毅
“未來5年中國將投資超過5000億元,建成‘三縱三橫’特高壓交流骨干網架和11項特高壓直流輸電工程。”昨日,國家電網公司總經理劉振亞在全球首條特高壓輸電線路擴建工程動員會上宣布了上述消息,稱特高壓輸電線路總長將達4萬公里,形成交直流協調發展的堅強電網網架。
不過,有專家質疑,如此密集、巨量投資或將壓縮未來經濟發展空間。
劉振亞認為,中國反復出現煤電運緊張局面,主要是因為能源配置過度依賴輸煤,而輸電比重明顯偏低,電網在能源綜合運輸體系中的作用還明顯不夠。因此,需要加快轉變電力發展方式,實現輸煤輸電并舉,特別是優先發展輸電。
他認為,中國特高壓電網建設在未來10年將面臨重大發展機遇。預計中國全社會用電量和發電裝機規模到“十二五”末將分別達到6.1萬億千瓦時和14.4億千瓦;到“十三五”末將達到7.8萬億千瓦時和17.6億千瓦,均在2009年的基礎上翻一番,增長空間十分巨大。
隨著西部大型煤電、水電、核電和以風電、太陽能發電為主的可再生能源基地的加快建設,“十三五”末,跨區跨省電力輸送規模將超過4億千瓦,迫切需要加快特高壓電網建設。劉振亞表示,將西部能源送出的主要方式是特高壓輸電線路。因此“十二五”期間中國將投資超過5000億元,建成“三縱三橫”特高壓交流骨干網架和11項特高壓直流輸電工程。屆時,將把內蒙古、陜西、河北的風電、煤電通過三條縱向的特高壓通道送往華北、華中和華東;把北部的煤電和西南的水電,通過三條橫向特高壓通道送往華北、華中和長三角地區,在全國范圍內保證電力供應。
但中國能源網首席信息官韓曉平認為,中國向來不缺少在基礎設施方面密集、巨量的投資。前有對鐵路的基本建設投資7000億元,后有農網改造的2000億元投資,緊接著又是對特高壓的5000億元投資。但巨量資金投入后,仍未見顯著回報。而對電網如此積極的投資,有可能造成對未來電價的壓力,反而形成包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