段樹軍
近日爆出的齊魯銀行騙貸案因監管部門和地方政府的沉默變得撲朔迷離,坊間傳聞也越來越多。但可以肯定的是,根據公安機關的調查,該案件涉及濟南當地多家金融機構。由此也給監管部門和地方政府敲響了警鐘。
普遍的輿論認為,齊魯銀行“出事”的主要原因是在城市商業銀行快速擴張的背景下,銀行內部風險控制失效。數據顯示,截至2009年年末,齊魯銀行總資產617.35億元,較年初增長28.06%,而各項存款余額546.55億元,增長22.98%;各項貸款余額353.1億元,增長25.41%。其資產規模和存貸款指標相當于1996年成立之初的20倍。2010年存款增幅為100億元,總資產達到810億元。
齊魯銀行的擴張速度,可以說是所有城商行發展的縮影。統計顯示,去年前9個月,大型商業銀行資產總額增長15.3%;股份制商業銀行增長27.5%;而城市商業銀行資產則增長34.8%。在擴張速度上,城商行明顯快于其他銀行類金融機構。
城商行追求規模擴張為經營埋下了隱患。規模的擴張加劇了城商行對于資本金的渴求,為了拉到存款,各商業銀行使出渾身解數,從企業吸納存款而后返還,高息攬儲等手段層出不窮。“雞蛋也就有縫了”。
與此同時,城商行直接隸屬于地方政府管理,監管部門只是業務上的監管;受到地方政府等多方壓力驅使,監管上尺度和執行力都大打折扣。客觀地講,城商行的資產風險、操作風險、道德風險、內控風險比國有商業銀行要大得多。可以想象,如果對地方性金融機構進行一次全面的、嚴格的監管檢查,肯定問題不少。而數據顯示,城市商業銀行在我國的存款機構中占比已達三分之一以上,它們的發展直接關系到整個金融體系的安全和穩定。
還有一點需要特別指出的是,根據媒體的公開報道,在去年年初,普華永道中天會計師事務所對齊魯銀行相關項目審計出具的《齊魯銀行股份有限公司2009年度財務報表及審計報告》顯示,齊魯銀行的第三方存款質押業務存在借款人營業收入與貸款規模不匹配等諸多問題。為此,《報告》注明了“保留意見”。說明騙貸案在去年年初就已顯露,而齊魯銀行反而撤換了該會計師事務所,這的確讓人費解。使人不由得產生該案有“內鬼”的想像空間。因為告破的歷次金融騙貸事件證明,沒有一個“內援”,騙子的手段再高明也很難成功。相信隨著調查的深入,會有一個明確的說法。
一般來說,教訓總是比經驗讓人記憶更深刻,正作用也更大。如果監管部門和地方商業銀行以及各地政府能以此為前車之鑒,警鐘長鳴,那齊魯銀行事件對整個中國城市商業銀行的發展來說,是“塞翁失馬”。
更多精彩評論,更多傳媒視點,更多傳媒人風采,盡在新浪財經新評談欄目,歡迎訪問新浪財經新評談欄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