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眼打量家樂!毕盗袌蟮乐
12月28日,家樂福華南區公關總監李嘉向媒體證實:家樂福廣東佛山店將于明年2月前關閉,原因是生意差。2010年以來,家樂福的危機開始顯現:先是無奈退出了意大利南部市場,此后又關閉了在比利時的21家門店和法國總部大樓;3月11日,在日本市場艱苦拼搏10年的家樂福黯然離場,從此徹底退出日本市場;3月22日,大連家樂福新華綠洲店正式關店,此前這家門店已虧損7年之久;7月28日,經營僅3年的西安小寨店因業績不佳被迫關門謝客……
在中國農產品交易發展了15年的家樂福,究竟怎么了?本報從今日起將推出系列報道,對家樂福危機進行深度剖析。
家樂福的中國時間
一切都得從1995年說起。彼時,中國內地零售業幾乎是百貨商場的天下,運營機制是“代銷”——供貨商先把商品交給商店,商店銷售后與供貨商結款,從中獲得利潤返點。
那一年,遠道而來的法國家樂福,帶來了新的供銷模式:它先把自己的角色定位為批發商,把供貨商手里的商品一次性買斷,然后再轉身變為賣家,小幅加價賣給顧客。這樣,供貨商開出的價碼不斷被壓低,家樂福里的商品也就越來越便宜。低價很快吸引了中國百姓像潮水一般涌來。傳統的百貨商場頓時受到冷落。20世紀90年代末,全國各地大批百貨商場經營虧損,陸續關停并轉,以家樂福為代表的“洋超市”很快占據渠道優勢,供貨商對價格的主導權喪失殆盡。后來,家樂福開始要求供貨商將結賬期后延3個月,也就是供貨商先把貨交給家樂福賣,3個月后才能收回應得的貨款。
這明顯是零售商對供貨商的盤剝,但在巨大的銷售壓力面前,很多供貨商還是屈從了。嚴重的時候,他們甚至還不得不向家樂福交納“進場費”,才能獲得鋪貨時的好位置和優先權。
繼家樂福成功試水中國市場之后,1996年,全球最大的零售商沃爾瑪也來了。后來,陸陸續續過來的還有大潤發、好又多等。當時,國內市場遠不像今天這樣開放。國務院原則上只同意在上海、北京等6個城市及深圳、珠海等5個經濟特區“各試辦一至兩個中外合資或合作經營的商業零售企業”,在具體審批當中,還嚴格規定了“從事批發業務的合資企業中,中方出資比例應在51%以上”。
據《中國新聞周刊》報道,這些政策限制讓其他幾家洋超市望而卻步,惟有家樂福敢于做“擦邊球”式的冒險。它的路數非常中國化,以首家在華店鋪——北京國展旁邊的創益佳店為例,家樂福先是和一家名叫“中創商業”的中資公司合作,在中國注冊了合資的“家創商業管理公司”。按照相關規定,商業管理公司只能做咨詢管理,不能投資,這也就是說,家樂福只能做商業管理,而不能真正進入連鎖企業的經營業務。于是,中創商業公司又注冊了一家空殼的商業公司“創益佳商城”,作為中創全資的子公司。這樣一來,創益佳就可以不受有關政策的限制而進行商業經營活動。最后,創益佳公司把一切業務全部托管給了合資的家創商業管理公司。作為家創公司的大股東,家樂福集團也就自然而然地介入了北京創益佳公司,在所經營的超市中打出了醒目的“家樂!闭信。依葫蘆畫瓢,家樂福很快在上海、深圳和天津也找到了合作伙伴,它還利用了當時中國各地“傍外資”的迫切心理,成功獲得了地方政府的支持,取得了營業執照。
據新華社等媒體報道,到1997年,家樂福在中國已經全面領先其他洋超市,立志要做“中國零售市場的領先者”,它制定了一個涵蓋華北、華南、華東等多個區域的龐大擴張計劃,經營的觸角也開始向廣袤的中國腹地延伸。
除此之外,家樂福“因地制宜的單店管理”,也被認為貼合了當時的中國國情。當時,中國高速公路發展、企業信息化水平還較低,類似沃爾瑪的“中央集權制”和“全球門店聯網”等管理手段很難派上用場。反倒是家樂福的就近采買、各門店相對獨立的稅收結算,更能迎合地方政府的口味。中國人民大學商學院副教授黃江明曾將家樂福的這種做法比喻為“中國式游擊戰”,而沃爾瑪依靠技術手段優化供銷結構則相當于“美式正規戰”。在上世紀90年代市場經濟剛剛起步的中國,顯然前者更能如魚得水。
不過,家樂福最終還是迎來了秋后算賬的那一天。
2001年,國務院相關部門開始著手清理地方政府越權審批外商投資企業經營許可等問題,家樂福很快成了重點整頓對象。當年11月和次年8月,國務院連發兩道禁令,對家樂福快速擴張的做法緊急叫停。重壓之下,家樂福不得不暫時放棄了“每年開設10家店”的計劃。2002年,國務院又勒令家樂福進行全面整改。在華27家門店35%的股權,不得不出讓給中方企業。一時間,風頭正盛的家樂福銳氣大減。
屋漏偏逢連夜雨。先前供貨商敢怒卻不敢言的“進場費”矛盾,在這一時段也找到了發泄的出口。2003年6月,洽洽、阿明、正林等11家知名炒貨品牌結成“聯盟”,他們通過上海炒貨行業協會要求家樂福減免部分收費。因相關訴求未能得到家樂福方面應允,炒貨協會一度公開宣布,協會成員的所有炒貨產品全部撤出家樂福。
先前被譽為“中國式游擊戰”的“單店作戰”管理模式,后來也越來越多地顯示出負面效應:過于分散的門店管理成為滋生腐敗的溫床,假冒偽劣產品,頻頻進入商場。接二連三的假冒偽劣產品被曝光后,風光無限的家樂福蒙上了濃重的陰影,消費者不禁要問,曾經風光一時的家樂福,現在究竟還有多少值得我們信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