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師傅漲價遭家樂福斷供
“兩毛錢”戰爭,誰能挺到最后?
《中國經濟周刊》記者 侯雋 天津報道
經過兩周的高密度媒體曝光,康師傅和家樂福,國內最大的方便面企業和世界500強零售業巨頭之間爆發的“斷供事件”,在演繹了好幾個版本之后,仍舊沒有和解的跡象。
日前,記者專程前往天津頂益國際食品有限公司,探訪“斷供門”背后的康師傅。
方便面“一哥”也有成本壓力
自1992年投資800萬美元在天津成立頂益國際食品有限公司,“康師傅”在內地成為方便面的代名詞,牢牢占據著方便面“一哥”的位置。
康師傅控股有限公司方便食品事業群副總裁劉乾宗在接受《中國經濟周刊》采訪時稱,康師傅去年銷量達到388億包,旗下各系列產品均在市場處于絕對領先位置。據AC尼爾森的統計,康師傅容器面和高價袋面銷售額的占有率分別為69.8%及72.2%,穩居市場領先地位十余年,中價袋面亦處領導地位,市場占有率72.3%。
康師傅第三季度財報顯示,當季公司毛利率同比下跌5.17%,溢利卻同比上升34.33%,每股溢利從去年同期的2.64美分上漲為3.59美分。
既然已經處于絕對領先位置,而且企業經營“不差錢”,為什么還要提價呢?“斷供事件”的一個版本就是,康師傅將旗下銷售占比達三成的“經典袋面系列”零售價由每包2元升至2.2元,兩毛錢的漲幅遭到家樂福抵制,因而引發康師傅方便面在家樂福“斷供”。
劉乾宗告訴《中國經濟周刊》,加價是因為成本的壓力。他表示,做方便面的主要成本之一是面粉和棕櫚油,一年多以前,面粉只有2.4元一公斤,現在是2.87元一公斤;去年7月,棕櫚油5500元一噸,現在漲到8800元一噸。“尤其是袋面成本壓力很大,經過協商,公司決定由2元漲到2.2元。桶面的承受能力比較強,因為本身的價格較袋面高,我們的桶面并沒有漲價,一桶還是3.5元。”劉乾宗說。
誰是贏家?
在康師傅和家樂福的爭端中,家樂福被認為更占主動。不過,康師傅表示,“并不擔心目前的僵局”。
“全國商超渠道僅占公司銷售總額的15%,而家樂福只是其中的一家,暫時的缺位并不會影響公司業績。”康師傅一位內部人士對記者說,“我們在家樂福賣貨是虧損的,家樂福對康師傅而言主要是一個貨品展示的作用。家樂福把終端零售價調高了,但仍然想維持進貨價。不光如此,不涉及漲價的桶面,消費者在家樂福賣場里也看不到了。我們不能接受‘流血經營’。”
盡管康師傅“有些委屈”,但一位關注康師傅的分析人士認為,家樂福的渠道資源對康師傅有很重要的戰略意義。
“康師傅不會放棄像家樂福這樣的渠道,尤其它還是方便面市場的第一品牌,長遠來看,康師傅還是會與家樂福打交道,所以反倒是家樂福在這場博弈中更占主動。”上述分析人士說。
這一說法也得到品牌專家的贊同。品牌專家李光斗說,每到年底,就會出現零供矛盾,雙方會在進場費、促銷費等各種費用方面摩擦不斷。在如今“渠道為王”的時代,供貨商每每以失敗收場,往往會有所退讓,才能保證合作繼續下去。“雙方應該找到一個妥協的方案。不管是康師傅主動斷貨家樂福,還是家樂福向康師傅暫停采購,長期沖突的局面只能是雙輸。”李光斗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