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關于油價的集體思維,受到上世紀兩場石油供應危機的影響———一場發生在70年代,另一場發生在90年代初,后者規模要小一些。兩場危機都導致經濟陷入猝然衰退。因此,美國西德克薩斯中質原油和布倫特原油剛剛分別突破每桶91美元和94美元,接近雷曼倒閉后的高點,引發擔憂也是可以理解的。畢竟,基于每桶78.75美元的一攬子原油價格,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兩個月前發布的《世界經濟展望》就已經認為,明年全球增長會略有減速。
但并非所有條件都不會變。隨著原油價格受到各國不斷增長的需求的拉動———中國剛剛刷新了其原油進口記錄,原油既是經濟活力的晴雨表,也成了一道障礙。2007年,非經合組織國家的能源消耗首次超過傳統發達國家。大部分預期中的需求增長也將來自這些國家。
由于這些國家每桶油的產出低于發達國家,它們的需求應該會更敏感,但似乎也更具彈性。以美元計算的油價有可能繼續上漲,讓原油供應改道,從流入西方高能耗國家改為流入新興的亞洲國家。鑒于供應有限,要讓這種情形發生,高油價(按美元計算)是可能的。與其說這會對世界經濟造成拖累,毋寧說意味著全球經濟重心的轉移。
【據英國《金融時報》文章綜合整理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