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高端白酒一飛沖天,這不是內需之福,而是腐敗之禍。
截至12月8日收盤,貴州茅臺總市值約1851.55億元人民幣,五糧液是1434.88億元,洋河股份是1091.3億元。前兩家白酒公司的總市值超過了中國最大鋼鐵公司寶鋼的總市值1106.10億元,而3家公司均超過萬科A923.58億元的市值。貴州茅臺只要踮踮腳,再漲兩次價,就能超過寶鋼加萬科的總市值。
毫無疑問,中國已經成為白酒浸泡中的國家,許多機構“強烈推薦”。高檔白酒的漲價沒有盡頭,前后3年時間,茅臺市價從300多元/瓶上漲到目前的1200多元/瓶。僅今年一年,茅臺、五糧液終端價格均現大幅上漲,其中53度飛天茅臺7個月內漲幅超70%。到年末消費高峰期,高端白酒還會漲價。
茅臺酒價節節上升,反映了中國消費經濟的畸形,以及奢侈品供應公務化的現象。
我國是奢侈品消費大國,卻不是消費大國。今年約有250萬中國大陸游客訪問西歐,比2009年增加50萬。據倫敦的牛津經濟研究院預測,到2012年這個數字將攀升到300萬。專家估計,目前中國購買者占到歐洲奢侈品銷售的至少1/4。貝恩咨詢公司11月的報告稱,2009年中國大陸人在奢侈品牌手包、鞋子、手表、服裝和香水等方面花費了234億美元,其中一半多是在海外購買的。這種趨勢令奢侈品產業大受鼓舞,在2009年下降9%后,今年歐洲的奢侈品銷售增長了6%。
如果中國能夠把中低收入階層全部掃地出門,如此奢侈品消費比例并不過分。但在貧富懸殊的消費體中,奢侈品消費的增加絕不意味著消費的好轉,只意味著收入分配體制的惡化。
再來看茅臺的股價,在A股市場上市的2001年,股價均價為35.66元,而到2010年12月8日,收盤于每股196.18元,9年時間上漲5倍。如果復權的話,上漲了23倍。這是消費品中的奢侈品市場價格。代表普通大眾消費品的啤酒市場表現截然不同,以國內最知名的品牌青島啤酒為例,與茅臺相同的時間內,復權價上漲了4.7倍左右。可見,奢侈品與民用消費品的市場給出的價格差距巨大,哪種消費品只要打上了身份的標志,在國內必然大行其道。
來看同期政府的財政收入。2002年全國“兩會”上,時任財政部部長項懷誠激動地表示,全國財政收支超額完成預算,中央財政赤字控制在預算之內。2001年,全國財政收入完成16371億元(不含債務收入),比預算增加1611億元,比上年增加2976億元,增長22.2%。預計2010年,我國財政收入有可能超過8萬億元,上漲了5倍,相當于不復權的茅臺酒的漲幅。這恐怕不是偶然現象,在財政收入中到底有多少用于高檔消費,細賬永遠不可能清楚。筆者所知有的大企業,各地分支機構常有茅臺供應酬之用。
不管茅臺酒價格如何上漲,永遠供不應求,因為有一批價格不敏感的消費群體將茅臺酒等同于身份的標志,從中享受消費之外的至高樂趣。有業內人士分析茅臺的消費群體稱,茅臺年產量要達到3萬噸才能保持市場基本的供求平衡,但目前茅臺酒每年的產量才1.1萬噸左右。在這1.1萬噸產量之中,有40%屬于“特供”,在市面上流通的大概只占到茅臺年產量的60%。再加上今年有上海世博會、廣州亞運會等,大量的茅臺流通到了這些國際性的盛會之中,加劇市場的供不應求。
不管是茅臺還是熊貓煙,有道是“喝的不買,買的不喝;抽的不買,買的不抽”。中國的高端消費品就這樣成為價格不敏感群體的身份象征,被標注上奢侈與高端資產的標志,一飛沖天。
洞悉個中奧秘的白酒企業掌門人,拼了命地把白酒往高檔與身份上靠,洋河大曲創造出藍色經典,上演了烏雞變鳳凰的經典一幕。至于能不能變成茅臺酒式的老牌鳳凰,還是未知數,但成為鳳凰的決心受到了機構投資者交口一致的稱贊。
看透中國的資本市場定價,看破中國的白酒妖股,只要看中國的收入分配差距與行政企事業單位的公費花銷就夠了。即便罩上一層定價權、無法復制等外衣,還是能夠看到消費領域的極端不均衡,所謂茅臺酒的定價權,有時候成為腐敗與公款吃喝指數的真實寫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