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經記者 李卓 發自北京
5年前的 “鉛封費”(指集裝箱在運前用金屬材料封閉集箱的費用)事件,讓蔡遠游所在的廈門瀛海實業發展有限公司(以下簡稱瀛海公司)被馬士基封殺。馬拉松式的行業維權像一場沒有硝煙的戰爭,一審、二審之后如今又一次提起再審。11月26日,在北京最高人民法院第二法庭上,瀛海公司董事長、廈門市集裝箱運輸協會副理事長蔡遠游和世界最大航運巨頭A.P。穆勒-馬士基(Maersk)再次對簿公堂。
瀛海公司代理律師、北京灝禮默律師事務所王沐昕昨日(12月7日)對《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表示,馬士基此次提起再審,請求最高人民法院駁回的是在一審、二審中均被駁回的、有關瀛海要求的馬士基象征性賠償100元的損失費。此次庭審激辯中,馬士基方面再次否認被二審終審裁定的“中國合同法下公共承運人”的身份,這是問題的關鍵。
馬士基(中國)航運有限公司對外關系部負責人昨日就再審事件對記者予以確認,但他表示,庭審結果出來前,將不發表任何評論。雙方預計,庭審結果將在3周至1個月內公布。
據了解,針對包括馬士基在內的班輪公司在中國濫用行業優勢地位的海運霸權收費行為,全國主要口岸的16家成員單位已經決定,2011年起,將以行業力量在全國啟動“班輪公司收費調查”。
三上公堂
“瀛海訴馬士基案”被媒體稱為“中國口岸維權第一案”。2008年10月,福建省高院第一次以終審判決的形式認定了“馬士基公司是我國合同法下公共承運人,具有強制締約義務,其拒絕與瀛海公司交易的行為侵犯了瀛海公司的經營自主權”。
王沐昕告訴記者,一審、二審中,瀛海公司只是象征性地提出了要求被告賠償人民幣100元的訴請。事實上,由于國外客戶多指定馬士基承運,其“封殺”行為導致瀛海遭受的損失無法估計。
“一審、二審中裁定的馬士基需承擔的訴訟費兩次各計50元、總共100元,至今也沒有支付。”蔡遠游告訴《每日經濟新聞》記者。
也就是基于上述100元錢損失費用 (不是訴訟費用),馬士基于11月26日二審終審后提起再審。
“中國合同法下公共承運人”之辯
據王沐昕提供的材料,馬士基在庭審中認為,作為公共承運人必須具備4個特征:業務對全社會開放、不是針對特定人,具有壟斷性,價格要受國家主管機關的監督、不能任意調整價格,主體資格需經國家主管機關特殊審批。
馬士基認為班輪公司是一般商業企業,并非公共承運人,認定馬士基為公共承運人“與航運市場實際情況不符”。王沐昕表示,他認同馬士基關于公共承運人的4個特征,恰證明了馬士基是中國合同法下公共承運人。
“馬士基作為海上班輪承運人,經過交通主管部門批準并取得‘國際船舶運輸經營許可證’和‘國際班輪運輸資格登記證’成立;按國家有關規定,班輪公司的海運價格必須報備接受監督;同時,班輪公司的業務通過發布船期公告承接業務,面向不特定公眾;至于班輪公司的壟斷性也屬無疑的,因為在我國班輪航線的批準是嚴格的,班輪公司也不是可以隨便批準成立,況且從時間和空間分析角度上看,馬士基在廈門等口岸具備了極強的壟斷性。”王沐昕說。
這一觀點在福建省高級人民法院的判決中得到了認定。
但是,馬士基代理人楊氏律師認為,馬士基只是拒絕與瀛海公司交易,沒有拒絕與貨主的直接交易。因此,貨主只要選擇瀛海公司之外的貨運代理人,都可以向馬士基辦理訂艙和開展相關業務。
行業抱團集體抵制
從向貨主收取THC(碼頭作業費),到降低貨代傭金,到“鉛封費”風波再起,均引發了中國貨主和貨代對馬士基的大規模抵制。
業內人士告訴記者,在中國,“瀛海訴馬士基案”已不被單單看成是一家微小民營企業和一家跨國巨頭的簡單糾紛,而是被看作中國企業根據中國法律和國際準則維護自身合法權益、打擊濫用行業優勢地位的代表性行動。
據了解,馬士基今年宣布5月1日起將同時在中國內地8大港口統一征收 “設備操作管理費”(俗稱“打單費”)。雖然遭到中國內地8大口岸的聯合抵制,但目前馬士基仍然在廈門等口岸開始收取該費用。近日,深圳傳來消息稱,馬士基在深圳口岸征收的費用比4月發出通知時又提高了5元,將調整至30元/TEU。馬士基有可能會繼續增收開設各種費用,中國的貨主企業顯得勢單力薄。
中國國際貨代協會副會長兼秘書長劉學德昨日對《每日經濟新聞》表示,目前中國貨主的話語權十分微小維權除從行業角度切入外,還需要國家主管部門的重視。
蔡遠游透露,在剛結束的“全國集裝箱道路運輸行業協會聯席會議第六次會議”上,來自全國主要口岸的16家成員單位近百名代表已經決定,2011年起,將以行業的力量在全國啟動“班輪公司收費調查”,并由深圳市集裝箱拖車運輸協會、廈門市集裝箱運輸協會為正副召集人,牽頭組成“協調與談判工作小組”,應對與班輪公司及其行業協會的談判。
深圳市集裝箱拖車運輸協會秘書長許曉明說,反對包括馬士基在內的班輪公司在中國濫用行業優勢地位的海運霸權收費行為是全行業的一致意見。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