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銅冶煉企業發現,他們正在陷入類“鐵礦石陷阱”;不改變一盤散沙的格局,中國銅冶煉企業的被動局面將難以改變
2010年歲末,是山東祥光銅業二期項目原定的投產日期。但時至12月上旬,這一項目仍然遙遙無期。
自2007年一期工程投產以來,山東祥光銅業一直籠罩在“中國最大民營銅企”的光環之下。但4年來,銅加工費在一路走低,這一民營“最大銅企”的經營日益慘淡。
“情況與當初已經完全不同。”祥光銅業金屬事業部一位知情高管說,“一期工程的20萬噸也未全負荷生產,全年產量預計最多18萬噸。”
“銅首富”的黃昏
祥光銅業是山東首富劉學景在當地政府的支持下上馬的大型項目,位于“武松打虎”的陽谷縣。當地政府甚至還以祥光銅業為核心,制定了一個千億規模的生態園。
2004年劉學景與陽谷縣政府籌劃祥光銅業之時,正值中國銅冶煉行業的黃金時期,中國高速增長的固定資產投資推動著銅、鋼鐵市場的繁榮,當年中國消耗銅350萬噸,產量僅為204萬噸,缺口達140萬噸。
這個趨勢在隨后數年繼續放大,2005年缺口飆升到180萬噸。但賣方市場卻讓祥光銅業無法輕松,“要命的”是上游銅精礦以及需要與礦業寡頭談判的銅加工費。
投產第二年,祥光銅業因原料短缺無法正常生產;銅加工費也在不斷降低,2007年祥光銅業投產之時,銅加工費已由2006年的95美元/噸和9.5美分/磅降至60美元/噸和6美分/磅;隨后幾年依次為47.2美元/噸、75美元/噸、46.5美元/噸。
中國有色金屬協會銅部主任趙波告訴記者,銅加工費維持在90美元/噸企業還有利可賺,75美元/噸則是盈虧邊界點。
在祥光銅業運營3年后,山東首富負債40億元。知情的銅業內人士認為,“(祥光銅業)扭虧無望,更別說二期工程。”
與祥光銅業同期進入銅冶煉行業的企業,大多亦處于虧損境地。一位銅冶煉國企高管說:“除了具有一定自給能力的企業,靠進口銅精礦經營的企業在46.5美元/噸加工費之下,難有盈利。”
即使銅精礦自給率達到20%的江西銅業,2010年上半年其主營業務陰極銅的銅冶煉利潤率也僅在7.09%。
寡頭的伎倆
無人否認“中國需求”對全球銅市的影響。
根據國際銅研究組織的一份研究報告,在2000~2009年的10年間,全球精煉銅消費量增加了20%,而中國之外的消費量則減少了17%(約330萬噸)。
在危機之后,全球銅消費低迷,“中國需求”的強勁意義更顯:2009年全球的銅需求量下降了29%,但中國的需求量仍然增長了38%。在中國帶動下,全球銅消費在今年呈現正增長趨勢。
中國也毫無疑問成為世界第一大銅消費國,2010年將占全球銅消費的近40%。
伴隨著中國市場的擴大,中國銅冶煉行業在與礦業巨頭的談判中愈顯被動:中國銅精礦加工費不斷被壓縮,價格分享條款(如果市場上銅價上漲,冶煉企業可以獲得附加費,分享價格上漲的利益的條款)也被取消。
趙波介紹,在過去10年中銅精礦產能過剩出現在2006年,中國銅冶煉企業加工費為95美元/噸,現貨銅加工費最高水平甚至達到175美元/噸。
在2006年的談判中,礦業巨頭借勢取消了已經存在30年的價格分享條款。
隨后,加工費一路下滑,中國銅冶煉企業僅在盈虧邊緣徘徊,在現貨市場最低甚至達到25美元/噸。
在力拓、必和必拓等寡頭銅礦巨頭的壓榨之下,除了具有一定銅精礦自給能力的大型國企,大多中國銅冶煉企業今年都在盈虧邊界掙扎。
兩“拓”之盟
智利是全球最大銅礦供應國和出口國;中國是世界最大銅礦需求國和進口國,其中29%的進口量來自智利。
在遭受金融危機、8.8級強地震雙重襲擊后,智利銅礦的生產正受到電力供應、工人工資等問題的制約。
借助智利銅礦生產面臨的困境,力拓、必和必拓不斷釋放銅精礦供應能力下降的言論。
業內人士分析認為,由于力拓、必和必拓對銅精礦有足夠的掌控力,因此可以不斷利用過剩言論和強勢談判壓縮銅加工費。
在11月中旬的中國國際礦業大會上,智利銅委員會執行副主席安德列斯?馬克—李恩?維爾加拉(Andrés Mac-Lean Vergara)力邀中國企業投資智利。
雖然智利銅精礦生產在金融危機和強地震的破壞下有所影響,但以出口礦產品為主要經濟來源的智利正在竭盡全力增加產出,智利銅委員會專家Erik Heimlich稱銅供應不會緊缺。
與力拓、必和必拓言論不同,中國有色金屬協會銅部主任趙波告訴《財經國家周刊》:“全球銅資源并不稀缺,全球銅市場將處于供需基本平衡、略有剩余的狀態”。國際銅研究小組秘書長Don Smale分析認為,現在銅的高價是在金融市場推動下高企,但基本面不支持未來10年的強勁消費,銅價將要擠出泡沫。
但處于寡頭壟斷地位的力拓、必和必拓有著極強的議價能力。
中國有色總公司解體之后,全球銅礦寡頭企業不斷壓榨中國銅利潤的歷程赫然在目:礦業巨頭盈利上千億元,中國銅冶煉企業僅以控制虧損為目標。
一盤散沙
接近中國銅原料聯合談判小組的國企銅業高官稱,閉門談判尚在進行中,中方堅持加工費要有明顯的提高。
“如果不能在談判中提高銅加工費,2011年中國銅冶煉企業將難以維持。”這位高管說,談判的“底線是不能再虧損”。
他說,在過去幾年,力拓、必和必拓等礦業巨頭已經將銅冶煉企業的利潤壓縮到了極限,中國大量銅冶煉項目處于虧損狀態,而他們年利潤可達千億元。
趙波認為,長期來看,銅加工費維持在90美元/噸,銅冶煉企業尚有利潤。但他對談判形勢并不樂觀,在力拓、必和必拓主導的談判下,“(能否提高到90美元/噸)說不準”。
與力拓、必和必拓談判的對象是由江西銅業、銅陵有色等八大銅企組成的中國銅原料聯合談判小組(下稱談判小組)。該組織成立于2003年,試圖以聯合的方式增加談判的話語權。
在成立之初,談判小組發揮了聯合的力量,主動采取限產等措施固守銅加工費底線。
但在關鍵的2007年度談判中,談判小組被動簽下城下之盟取消了價格分享條款,銅加工費下降到60美元/噸。此后,談判小組屢屢敗退,幾乎喪失聯動能力。
趙波認為,“談判小組作為一個非官方組織,輪流坐莊,僅有行業約束能力,并無強制執行機制和懲罰措施。”
在中國銅需求不斷增長的預期下,中國大量資本投入銅冶煉行業,生產能力嚴重過剩,更增加了談判小組統一、聯合的難度。據前述國企銅業從業者介紹,即使在加工費低至46.5美元/噸的2010年,還有小企業為不中斷生產,在現貨市場以25美元/噸的價格成交。
長期從事銅業的山東祥光銅業一位高管說,中國不斷放大的市場需求以及過剩的銅冶煉能力,已經成為礦業巨頭強勢談判的又一砝碼。
但趙波認為,力拓、必和必拓基于此不斷放言精銅礦將供應緊缺“只是談判技巧”,長期趨勢并不會出現供不應求的情況。
前述國企銅業從業者綜合中國政府正在淘汰落后產能、智利政府震后重建的采礦動力、歐美日已經度過工業化時代并不支持全球強勁消費等因素綜合分析認為,中國銅冶煉企業將長期是礦業巨頭最穩定的客戶,中方的談判理應不會如此被動。
顯然,中國銅冶煉企業并未因談判小組的出現而改變散亂局面。趙波認為,不改變中國銅冶煉企業一盤散沙的格局,中國銅冶煉企業的被動局面將難以改變。
但銅行業的整合難度頗大。趙波分析,銅業龍頭江西銅業作為地方國企承擔著地方政府業績重任,并無整合銅行業、救助難兄難弟的動力;高調推出銅板塊業務的中鋁公司連續虧損、自身難保,沒有整合整個行業的能力,其收購的云南銅業占據中國銅冶煉行業的比例極小。
中國有色金屬協會銅部主任趙波認為,應由政府出面組建一個新的銅業集團,結束中國有色金屬總公司解體之后的分散局面。但知易行難,中國銅業的冬日依然漫長。
(來源:財經國家周刊)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