轉基因抗蟲棉確有性能下降的現象,但中國最早種植轉基因棉花的農民祖茂堂說,轉基因抗蟲棉仍是最受棉農歡迎的品種
【財新網】(實習記者 黃仁澤) 轉基因抗蟲棉是中國種植規模最大的轉基因作物品種。但近段時間,棉花主產區之一的江蘇部分地區出現棉花減產,有人因此歸咎于轉基因抗蟲棉,認為是轉基因抗蟲棉品種性能下降而使蟲害增加所致。
11月30日,由植保(中國)協會生物科技分會在北京舉行的農業生物技術與食品安全媒體研討會上,來自河北高碑店市的據稱中國最早種植轉基因棉花的農民祖茂堂則認為轉基因抗蟲棉導致減產的說法不成立。
祖茂堂告訴財新記者,轉基因抗蟲棉仍是最受棉農們歡迎的品種,種植抗蟲棉幫助棉農在防治棉鈴蟲方面節省了大量的時間、勞力和農藥成本。盡管農藥使用量的降低給了其他害蟲一些“可乘之機”,但這些害蟲仍在可控制范圍內。轉基因抗蟲棉確有性能下降的現象,但這是育種過程當中的問題。首先,抗蟲基因導入時,含量有高低之分,這使得單株之間的抗蟲性能有差異。其次,繁育過程中,如果沒有很好的隔離條件,受到非抗蟲基因棉的花粉傳播感染,也會影響其抗蟲性能。
中國農業大學食品科學與營養工程學院院長羅云波教說,轉基因技術是一種更為精確、更有預見性、效率更高的“雜交”技術。使用轉基因技術能夠精確地獲得所需要的基因,并大大縮短育種年限和成本。
他同時表示,轉基因種子掌握在一些育種公司手里,對抗蟲基因含量有標準要求的。但也不排除有些棉農自己育種留種的可能性,此外,病蟲的耐受性提高也會影響轉基因棉的抗蟲性。
近年來,由于原有轉基因抗蟲棉抗蟲性能下降,引發了關于轉基因棉花利弊的爭議。激進的國際環保組織綠色和平認為,轉基因棉花帶來了嚴重的次生蟲害,并且導致棉花質量和經濟效益下降。
2010年5月,中國農業科學院植物保護研究所研究員吳孔明及其同事在美國《科學》雜志發表論文稱,他們在華北地區12年的跟蹤研究顯示,轉基因抗蟲棉的大面積種植有效控制了棉鈴蟲,卻也給次生害蟲盲蝽蟓的種群增長提供溫床,導致“區域性災變”。但吳孔明接受媒體采訪時強調,總體而言,種植轉基因抗蟲棉仍然“利大于弊”。
美國孟山都公司最早在中國推廣應用轉基因棉花。緊接著,由中國農業科學院生物技術研究所推出的轉基因抗蟲棉種植面積超過了美國孟山都。
植保(中國)協會是植保(國際)協會在中國的分支。該協會是一個行業聯盟,成員包括美國陶氏益農、德國巴斯夫、德國拜耳作物科學、美國杜邦、美國富美實、美國孟山都、日本住友化學和瑞士先正達等知名國際農化公司。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