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国产 亚洲 小说图片,337p人体粉嫩胞高清视频,久久精品国产72国产精,国产乱理伦片在线观看

跳轉到路徑導航欄
跳轉到正文內容

央行下一步:加息還是上調存款準備金率

http://www.sina.com.cn  2010年11月30日 00:03  中國經濟周刊

   《中國經濟周刊》記者 周海濱|北京報道

  11月19日央行宣布,自11月29日起,上調存款類金融機構人民幣存款準備金率0.5個百分點,這是月內央行第二次上調,目前存款準備金率已經處于歷史最高位。

  中國人民銀行副行長胡曉煉表示,中國將繼續(xù)保持合理的流動性供給和銀行體系流動性,密切關注物價走勢,靈活運用傳統(tǒng)貨幣政策,同時,考慮引入新的政策工具。

  在近日出爐的10月各項宏觀經濟指標中,除了超預期的CPI和PPI,M2(廣義貨幣供應量)和新增貸款均創(chuàng)下新高。通脹的高企和流動性的泛濫勢頭共同壓迫著消費者和投資者的信心。

  當前形勢下,央行調控的方向會是什么?一些機構、學者和官員認為,通過加息的可能性不大。“央行對加息手段的使用非常慎重,因為加息會損害實體經濟,對付通脹的手段也不太明顯。”北京市平谷區(qū)金融辦主任劉騰說。

  傳統(tǒng)的貨幣政策手段仍然是央行首選,胡曉煉表示,“上調存款準備金率是央行在管理流動性方面所采取的措施,也表明中國會繼續(xù)保持合理的流動性供給和銀行體系流動性。今后我們還將密切關注物價的走勢,繼續(xù)有效靈活運用傳統(tǒng)的貨幣政策。”例如,為加強公開市場對沖力度,央行常規(guī)的公開市場操作頻頻。央行10月21日上調了3月期央票利率20.22基點,1年期、3年期央票利率隨后也上調20基點左右。

  此外,經濟學家成思危在第六屆中國證券市場年會上指出,外匯占款成為M2高企的主要推手。據悉,10月外匯貸款增加59億美元,當月外匯存款增加33億美元。截至10月末,外匯貸存比為184%,依舊處于高位。在外匯大量流入情況下,央行不得不投放大量貨幣,通過對沖來控制過多的貨幣。

  顯然,緩解國內通脹壓力和回收流動性成為央行下一步繼續(xù)動作的目標。

  但是,在多數經濟學者看來,除了運用數量型貨幣工具,央行下一步繼續(xù)啟用利率等價格工具的可能性很小,最可能使用的招數即是上調存款準備金率。

  北京大學證券與市場研究所所長李國魂向《中國經濟周刊》坦言:“加息的主要目的是通過增加融資成本和投資支出的方式,來達到收縮流動性和平抑通脹壓力的效應,但在當前的國內國際形勢下,加息無疑會吸引熱錢的流入、加大人民幣升值的壓力。”

  除了表示中國將繼續(xù)靈活運用傳統(tǒng)的貨幣政策外,胡曉煉也透露,央行“將引入新的政策工具,建立宏觀審慎管理框架。”其中包括把對資本大量流入的管理,納入宏觀審慎管理的框架,除了傳統(tǒng)的加強監(jiān)管、檢查、限制等手段,還考慮通過對銀行資產負債表的管理,應對資本的大量流動。

  一些知名專家學者和政府官員,對中國宏觀調控的手段和方法選擇也給出了路徑。

  北京大學金融與證券研究中心主任曹鳳岐告訴記者:“美國實行定量寬松的貨幣政策,向世界發(fā)票子,對我們影響非常大。如果說我們再提高利息,就會有很多外資吃利差進來。目前不能一下子轉變適度緊縮甚至是緊縮的貨幣政策。”

  中國社會科學院副院長李揚認為,央行下一步需要做的是利率市場化改革,對于利率的調控需要用市場化的手段,“利率的達成靠的是市場化手段。央行本身需要進行相當程度的改革才能夠使得利率市場化真正推行下去,目前央行基于很行政化的利率調控手段之下,利率手段用得越多,行政化的措施越強,行政化的特征越強,在這種情況下再調控根本不是什么市場機制的作用。”

  全國人大財經委副主任委員吳曉靈則建議:“中國需發(fā)展高收益?zhèn)源龠M并購市場發(fā)展,監(jiān)管部門應該制定高收益?zhèn)陌l(fā)行規(guī)則,特別是明確信息披露的內容和界定合格的投資者。”

  在外有熱錢虎視眈眈,內有貨幣超發(fā)不可避免的雙重壓力下,央行或通過人民幣升值加快、加息、上調存款準備金、加強資本管制等修建收緊貨幣政策的“池子”,但是在12月即將召開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上, 2011年的貨幣政策如何定調,池中之“水”成為當然考慮的因素。

  “一個顯然的信號是,美國放水、中國蓄水,進一步提高存款準備金率的空間依然存在。”劉騰說。

  

轉發(fā)此文至微博 歡迎發(fā)表評論  我要評論

【 手機看新聞 】 【 新浪財經吧 】
留言板電話:4006900000

新浪簡介About Sina廣告服務聯(lián)系我們招聘信息網站律師SINA English會員注冊產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0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