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灤集團在安全監管上重點做好提高礦井的安全防護水平,在安全投入上下大力氣,噸煤安全投入平均在30元以上,每年的安全投入不低于10億元;對員工的培訓教育投入不吝嗇,且形式靈活多樣;在安全文化方面,提倡塑造本質型安全人,推廣準軍事化職業行為訓練。
■轉變發展方式看開灤·安全管理■中國經濟時報赴開灤采訪組
開灤集團具有132年的煤炭開采歷史,其中從事煤炭生產的近4.8人,井下作業人員3.5萬人。集團現有的生產礦井主要分布在河北唐山、張家口以及內蒙古、山西等地區。其礦井集中的唐山礦區水文地質條件極為復雜,水、火、瓦斯、煤塵、地壓等五大災害俱全;唐山、林西、趙各莊3個煤礦開采時間已超百年;有5對礦井開采深度超過千米,最深達1157米;大多數礦井已形成多水平生產、多區段提升、多級排水系統,單翼運輸距離最長達9公里。
開灤集團在安全監管上重點做好提高礦井的安全防護水平,在安全投入上下了大力氣,噸煤安全投入平均在30元以上,每年的安全投入不低于10個億;對員工的培訓教育投入不吝嗇,且形式靈活多樣;在安全文化方面,提倡塑造本質型安全人,推廣準軍事化職業行為訓練。
軟件獨創
提出本質安全理論
開灤集團分管安全生產管理工作的副總經理常文杰在接受本報記者采訪時說,開灤的安全生產從原來較高層次在向好的趨勢發展,主要是:最近五年得益于黨和政府對安全的高度關注,有關安全生產的法律法規也不斷完善;得益于員工安全意識和素質有根本提升;開灤這幾年生產工藝和技術水平提高很快。
開灤集團公司總經理殷作如向本報記者表示,在加大安全基礎管理工作的同時,安全工作必須上升到以人為本的安全文化建設新境界,進一步提高員工的安全意識,建立長效機制,著手培育個人和群體的安全價值觀、態度、能力和行為方式,進而從人的精神素質和行為養成方面,實現本質型安全管理。
諸多因素促使開灤集團黨政領導明確提出,要用先進的文化全面提升安全管理,下力量組織開展了安全文化建設的課題研究,在培育和塑造本質型安全人方面,形成有開灤集團特點的工作思路和建設管理模式。經過一年多的研究與實踐,獲得了“培育煤礦安全文化,塑造本質型安全人”課題成果。這一成果總結了開灤集團多年來安全管理、安全文化建設的寶貴經驗,吸收借鑒了國內外安全文化建設的新經驗,提出了開灤集團安全文化建設的核心是塑造本質型安全人,并形成了塑造本質型安全人的理論模型、基本框架和7個導入因素。
據介紹,開灤集團塑造的本質型安全人,其基本內涵就是“想安全、會安全、能安全”的人。想安全就是員工具有強烈的自主安全意識;會安全就是員工具有駕馭安全的熟練技能;能安全就是環境、措施能夠有效地保障人的安全。進一步說,塑造本質型安全人,就是在不斷強化制度規范的同時,有目的地培養提升開灤人的安全自律意識、自覺行為、自身素養,使其特別講科學、特別遵規律、特別守規章,體現出“特別能戰斗精神”的時代內涵。塑造本質型安全人,就其對象來說,包括兩類人:一是本質型安全管理者,二是本質型安全操作者,即所有的開灤人。
開灤人在塑造本質型安全人的諸多要素中,按照它的邏輯結構特征,構建了塑造本質型安全人的理論模型和基本框架。其中,理論模型由3個從內到外、有機連接的系統組成:即理念引領系統,行為養成系統,安全環境系統。三大系統是緊密聯系、相互作用的有機統一體。基本框架則是對應于理論模型3個體系提出的若干應用要素。通過綜合運用多種要素,多角度、多層次對人進行塑造,使理念引領的力量、制度約束的力量、環境影響的力量相互交融,共同發揮作用。
硬件投入
加強安全環境建設
常文杰介紹,開灤集團堅持以人為本,加強地面和井下安全環境建設,創造良好的環境,為職工安全與健康提供有力保障,提高了安全質量標準化水平。
強力導入安全視覺識別系統。采取安全行為準則“符號化、視覺化、標準化”的傳播手段,在企業所有辦公區域、生產作業場所,特別是井下事故易發地段、交通要道等處,全面導入了SVI煤礦安全視覺識別系統,推行了反光安全標識和安全設備設施編碼管理。在工業廣場、更衣室、井口設置了大屏幕,班前會議室配備了多媒體電化教學設施。安全視覺系統的導入,及時傳播了企業安全理念和安全信息。
強化安全環境硬件設施建設。本著高標準、高層次、高水平的原則,深入推進安全質量標準化建設。各生產礦井全面實施井上井下“亮化、凈化、美化、規范化”的環境改造工程。從井口到井底車場,從運輸大巷到采區石料場,從工作面上下兩巷到采煤工作面,分階段逐步實現全部照明。實踐證明,職工在寬敞明亮的環境中工作,無論心態、注意力還是操作的準確度都有顯著提高。
營造安全健康文化。從努力改善職工工作生活環境入手,著力營造安全健康文化。集團公司上下,全部建立了職工安全健康保障體系,定期開展職工健康檢查,建立了職工安全健康管理檔案,在地面和井下分別建立了保健站、急救站,為每個生產班組配發了現場急救箱。積極實施為井下生產作業地點配備蒸箱、飲水機和工作服集中管理的“兩熱一管”工程。對職工食堂、宿舍、更衣室全面實施人性化改造,逐步實現服務人性化、就餐住宿賓館化、更衣洗浴舒適化、井下服務地面化,以減輕職工作業后的疲勞,進一步增強職工凝聚力。
著力打造本質安全型礦井裝備系統。以實現“機電設備零隱患、礦井裝備零故障”為目標,實施礦井提升系統數字化改造和主扇風機安全節能改造,基本實現了自動化、信息化、數字化;積極引進大功率、高強度的綜采設備和免維護減速器,推行掘進工作面軌道化運輸;實施礦井安全監測系統升級改造,安裝頂板在線監測系統,自主研發了自動閉鎖風門。先后進行了運輸、供電、通風、排水本質安全型系統和部位的改造和創建活動,既增強了礦井抗災防災能力,又提高了安全質量標準化的科學管理水平。
創新考核運作機制
在堅持安全質量標準化區科旬檢、礦處月驗、集團季檢制度的基礎上,開灤集團深入探索、不斷完善安全質量標準化的考核運作機制,使安全質量標準化工作逐步納入規范化、制度化、科學化軌道,保證了安全質量標準化工作的規范運行。
改革薪酬分配機制。發揮政策導向作用,引導職工牢固樹立“安全就是效益”的觀念,推行了獨立于效益工資之外的安全質量結構工資制。各生產礦井安全質量標準化在工資分配中的比重已全部達到30%以上。改變傳統的“以量計資、超產超尺累加計獎”的考核方式,試行了“訂單化生產、市場化運作”的管理模式,促進了基層單位由生產管理型向安全質量管理型的轉變。
實施專項激勵機制。集團公司堅持每年開展安全質量標準化示范礦井、樣板化區科、信得過班組競賽活動,不定期組織召開安全質量標準化現場推進會議,及時推廣先進經驗。同時采用正激勵手段,每年都獎勵在安全質量標準化工作中取得突出成績的先進單位和規范操作的職工,有效促進了職工由“要我安全”向“我要安全”的轉變。
建立管理人員安全業績考核管理機制。制定實施了管理和技術人員井下帶班盯崗和走動管理制度,對安全質量標準化工作出現的問題,全面實施了責任分析、系統問責機制。
(采訪組成員:車海剛、崔克亮、支斌、范思立、唐沙砂,本文執筆:范思立)
(本版圖片由董澤民攝)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