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耿
其實,對中國而言,提高通脹容忍度是早就該做的事情。參考鄰國日本的經驗,在上世紀60~80年代,它的平均通脹就已達到5.5%。所以,相對于中國高逾10%的經濟增長率,我們過去10年的通脹率都是偏低的。
隨著經濟的高速增長,勞動生產率就會相應提高,從而引起工資上漲,住房、基礎設施的價格也會上調。在這種情況下,如果沒有通脹是不可能的。其實,對中國而言,我們的工資已經漲了,房價也漲了,所有的基礎設施費用也都漲了,只有我們的統計數字沒有漲。于是,老百姓的感覺總是跟統計數字差別很大。
因此,我覺得應該調整統計指標,讓它真正反映現實。
在我國,衡量通脹的指標是CPI,也就是消費價格指數。這個指數是歷史上形成的,跟現代老百姓的生活方式、消費方式已經完全脫節。老百姓現在最重要的消費是買房子、汽車,以及旅游、教育、醫療,吃飯占的比重很小。但是就現在的統計而言,只要集中穩定糧食價格,CPI就穩定了,然后就可以說沒有通脹了。我覺得這很有問題。如果把通脹的概念重新定義,我認為我們的實際通脹率已在5%~7%之間。
但是,即使統計數字沒有反映出來,通脹也已經發生了。如果承認目前通脹率比如說是在5%~7%,那么政府就要把對低收入人群的補貼跟通脹掛鉤,把他的社會福利跟通脹掛鉤。
在我看來,只要利率漲上去,窮人就可以得到保護。所以我覺得重要的并不是關注通脹水平是多少,而是要反映真實的通脹,然后做好政策配合,比如說如果通脹率是5%,那你的存款利率就必須高于5%。
當然,也許有人會說,如果把利率提高到5%,中國會馬上陷入滯脹。對于這種觀點,我完全不同意。中國如果把利率大幅提高有什么好處呢?股票市場要跌,房地產市場要跌,但是跌完以后會比較穩定地上漲,因為投機的人全部退場了。
而且,中國過去四萬億元投資還有近期的投資基本上是在基礎建設項目,其中大部分都具有很好的資產,在通脹時可以保值。如果現在負利率的政策繼續,那么大量不好的投資項目就會把中國經濟搞垮。
更多精彩評論,更多傳媒視點,更多傳媒人風采,盡在新浪財經新評談欄目,歡迎訪問新浪財經新評談欄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