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春芳
一種針對城市低收入群體的“物價補貼”,正在國內部分城市中出現。記者從武漢市政府了解到,該市準備從今年12月開始,對低保對象實施每人每月30元的補貼,3個月后視物價水平再作調整。
武漢市民政局介紹,從12月至明年2月,該市將財政補貼資金1818萬元,對城市9萬低保戶,共20.2萬人將發放臨時物價補貼。
記者了解到,每人每月30元的物價補貼將隨同每月的低保金一同發放到低保居民手中。
武漢市民政局救災處的一位官員告訴記者,30元的發放標準是按照人均消費的食品數量和漲價幅度大致測算出來的,例如,大米人均消費30斤,大米漲幅在3%左右,這一塊補貼9元,與此類似,蔬菜補貼12元,食用油補貼9元,總共30元。
這位官員說,武漢市在2004年、2007年、2008年CPI(消費價格指數)出現大幅上漲的時候也出臺過類似的補貼政策。
在前一個月由國家統計局發布的數據中,食品價格同比上漲超過10%。物價快速上漲已對城市低收入群體的生活構成威脅。
國家發改委價格司副司長周望軍近日表示,近期大部分生活必需品價格上漲較快,建議對低收入群體予以適當的補貼。
記者了解到,武漢市人均最低收入標準是900元人民幣,而低保的月發放額是360元,30元的補貼力度為低保額度的1/12;武漢目前的人口是900萬左右,補貼的覆蓋范圍略高于2%。
與武漢發放臨時補貼措施不同的是,部分省市正嘗試通過建立價格波動和城市補貼的聯動機制,來貼補市民口袋中購買力不斷下降的鈔票。
江蘇省政府近日規定,只要CPI漲幅連續3個月超過3%,就啟動按低保標準的25%發放物價補貼。浙江、海南等地也出臺了相似政策。
杭州市物價局商品價格處官員稱,今年1—10月份,杭州發放了低收入居民基本生活費用補貼和企業退休人員基本生活品價格浮動補貼,兩項補貼共已發放2億多元。
據其介紹,杭州市統計局每月編制“低收入居民基本生活費用價格指數 (COLI)”,該指數趨勢與CPI一致,但在統計中適度減少了高檔消費品,同時增加食品類日常生活用品的權重,因此COLI的漲幅會大于CPI。
只要COLI連續3個月達到或超過3%時,杭州財政部門就會按季度向杭州3萬余低收入居民發放臨時價格補貼。
任處長說,今年三季度杭州將對低收入居民按當年低保金的18%發放補貼金,每人能拿到將近80元。
除了發放現金之外,一些地方亦嘗試通過其他途徑解決低保人群的高開支成本問題。
廣東省民政局低保處的負責人介紹,廣東今年適時提高了最低收入的標準,從原先的1200元提高到現在的1500元。低保的范圍也擴大了,全省目前只有四個縣沒有實行低保制度,其他縣市都已實行。
而在今年5—7月,廣州市已先期發放了低保物價補貼。11月和12月,廣州還將對全市城鄉低保、五保對象和低收入困難家庭成員發放兩個月的臨時物價補貼,具體辦法為:低保對象、五保對象每人每月補貼50元;低收入困難家庭成員每人每月30元。全市各級財政共支出補貼金1281萬元,惠及全市低收入困難群體13.3萬人。
而在廣東省佛山市,除了每個月發放15元的物價補貼外,城市低保人群還可以享受副食補貼,糧油補貼和醫療補貼。
各地物價補貼的額度因為經濟發展條件的不同,略有差異。但受訪的城市低保戶對記者稱,物價補貼的額度太少。
“雖然補貼額度和范圍比較小,但有總比沒有好。”中國人民大學發展學院副院長鄭風田說。但他認為,靠發放物價臨時補貼不是治本之策。農產品價格上漲是長期的趨勢,補貼應該形成一個長期的機制,例如國外的食品券制度。
鄭風田表示,從根本上講,還需要改變目前的國民收入分配機制。“如果普通民眾的收入都上去了,對物價上漲的承受力將提高。”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