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海油首次入股美國頁巖氣項目,對于合作雙方而言,互補性強可實現雙贏,所以交易成功的可能性比較大。這為中國油企開展海外非常規油氣資源合作提供了借鑒。
■文/本刊記者 張起花
對于中海油而言,5年前的優尼科并購案無疑是一次伴著疼痛的成長。在此后的每一次海外并購中,中海油董事長傅成玉都不忘用更溫和的“合作”二字加以強調。
如今,世界頁巖氣開發大潮洶涌而至,看著國內頁巖氣領域走在前列的中石油和中石化,中海油也默默尋找著契機。10月11日,中海油宣布,其全資子公司中國海洋石油國際有限公司將購入美國切薩皮克公司鷹灘頁巖油氣項目33.3%的權益。該項目區塊位于得克薩斯南部,凈面積達60萬英畝。
這是中國油企首次對美國陸上能源資源進行大規模投資,亦是中海油首次涉足頁巖氣資源領域。
阻力減弱
此次中海油收購切薩皮克能源公司還要經過美國外國投資委員會的審查。該機構由美國財政部牽頭,國防部、國務院、國土安全部等16個部門參加。在重重審核之下,這次交易結果是否會重蹈5年前的優尼科收購案的覆轍?
中國社會科學院美國研究所倪峰分析說,中海油此次入股切薩皮克能源公司頁巖氣項目與5年前收購優尼科公司的形勢很不相同。一方面,受金融危機影響,美國經濟復蘇乏力,急需外資進入并刺激當地經濟發展,因此美國政府對外資持歡迎態度。加之近年來中美雙方的關系也出現不少問題,需要通過一些具體項目的合作來改善。另一方面,此次中海油只是收購切薩皮克能源公司旗下一個項目33.3%的權益,而且分兩期付款,規模并不大。再者,近期切薩皮克能源公司已經有過類似交易,所以項目遭遇的政治阻力會小得多。
據了解,為了解決開發頁巖氣前期的龐大投入、分散投資風險,切薩皮克公司近期正密集引入投資者。除中海油外,法國道達爾公司以8億美元的價格收購了切薩皮克公司位于北得克薩斯州的巴耐特頁巖氣項目25%股權,挪威國家石油公司也出資34億美元購入了切薩皮克公司在阿巴拉契亞地區的馬塞勒斯頁巖氣資產32.5%的股份。
“中國政府方面,一直都是鼓勵油氣公司走出去。在頁巖氣領域,我國有著大量資源卻苦于沒有成熟的開采技術,急需通過類似的合作進行技術引進,所以這次交易獲批的可能較大。”倪峰表示。
此外,分析中海油此次收購項目的外部輿論環境,充滿著更多“和諧”因子。吸取之前收購優尼科的經驗教訓,中海油變得十分謹慎,在對記者的新聞發布中一再強調入股而非收購,且尋求的是少數股權而非控股權。切薩皮克公司也在積極營造利好的輿論氛圍,強調中海油的收購交易會提振當地就業及稅收收入。
但是,倪峰也提醒,美國對中國高度戒備和防范,在并購領域有或潛或顯的規則,中海油需要多加注意。“不排除他們會以油氣行業關系到能源安全為由,再次發難。中海油最好將問題想復雜一些,把預案設計得完備一點,并參照美國的游戲規則,提早做一些公關和游說工作。”
各取所需
今年9月底,中國地質大學(北京)能源學院教授張金川前往美國參加第十屆中美石油天然氣工業論壇,并有幸參觀了切薩皮克能源公司。對于中海油的此次收購項目,他評價說:“作為美國較大的頁巖氣公司之一,切薩皮克能源公司在勘探開發、生產管理、環境保護等方面的處理能力很強,中海油也是看好其先進的技術和成熟的開采經驗。切薩皮克能源公司對中國的資源潛力和資金實力非常感興趣。可以說雙方的合作有較強的互補性。”
中國的資源條件和美國具有相似性,尤其是頁巖的地質分布和參數指標都很接近。此前,中國國土資源部表示,我國頁巖氣可采資源量約為26萬億立方米,計劃到2020年把中國頁巖氣產能提高到每年150億~300億立方米。雖然中石化、中石油已成立了專門的部門來探索這一領域,但苦于缺乏成熟的開發技術無法商業化開采。
盡管靠股權收購的形式獲取核心技術有較大難度,需要合作雙方進一步商討,但張金川認為,通過合作中國公司至少可以借道引進部分先進技術,或者接近核心技術,從而為中國的頁巖氣技術升級創造出一個嶄新平臺。
“美國也想通過中美油企間相關頁巖氣項目的合作打開一條通道,進而有機會參與中國頁巖氣資源的開采。”張金川分析,一方面,美國希望在中國還沒有大規模開采頁巖氣資源的時候盡早輸出技術,以免中國逐步研究出相關核心技術后,自身的技術面臨貶值的危險,屆時美國油企進入中國市場的難度會更大。另一方面,中國在亞洲具有不可低估的中心地位。西方地質學家預測亞洲的頁巖氣資源占全球的三分之一,抓住中國就等于抓住了整個亞洲,布局中國是美國實現能源戰略目標的重要一步。
美國一直希望通過能源參與更多世界事務,而其擁有的豐富的頁巖氣儲量及成功的商業化開采經驗無疑是個突破口。據統計,美國去年的頁巖氣產量約為890億立方米,超過我國去年常規天然氣總產量。當前,美國為了進一步擴大自己的影響力,還在積極協助西歐和北歐一些國家做頁巖氣資源的研究與開發。
助力“上岸”
“這項收購協議如果獲批,不僅有利于中海油借勢在全國甚至全球范圍開展大規模的頁巖氣開發業務,而且有利于提振中石油和中石化等油企的信心,從而為中國國內頁巖氣的開發提供強大動力。”張金川表示。
雖然,中海油高層表示,入股這個項目并不意味著中海油以后會大規模投資頁巖油氣資產,傅成玉也曾謹慎地說:“中海油一直密切關注著全球油氣行業上游板塊的前沿發展動態,頁巖油氣開發即是其中之一。中海油希望以適度規模涉足頁巖油氣領域。”但是,美國是目前世界上唯一實現頁巖氣大規模商業開采的國家,中海油“試水”美國,與技術實力很強的切薩皮克能源公司合作,依然難免引發業內人士的揣測。
不少專家認為,這樣的舉措與中海油拓展陸上天然氣策略、發展液化天然氣、煤制天然氣等非常規天然氣項目一脈相承,有利于海油加快“上岸”的步伐。
中投顧問能源行業研究員周修杰分析指出:“中海油上岸后的主要業務之所以集中在天然氣,也是因為我國陸上石油資源已被兩大油企基本劃分完畢,其在陸上石油勘探開采領域不具備優勢。”
其實,對于頁巖氣領域的開拓,中石油和中石化走在了中海油前面。2008年底開始,中石油就進行了滇黔北礦權登記并開挖四川盆地鉆探頁巖氣資料井,后又與殼牌、康菲、挪威國家石油公司等開展合作研究與試采開發,打算2015年前在國內生產5億立方米頁巖氣。同時,中石油不僅在國內“試水”頁巖氣開發,而且積極地介入海外頁巖氣產業。今年6月,中石油與加拿大最大的天然氣生產商加拿大石油公司達成協議,合資開發加拿大公司位于不列顛哥倫比亞北部的頁巖天然氣田。
今年以來,中石化也先后啟動了南方探區頁巖氣資源潛力及區塊評價研究項目、元壩地區泥頁巖層段劃分對比研究和南盤江、鎮巴地區頁巖氣地質條件研究工作,并正式成立頁巖氣勘探項目管理部。
競爭非常激烈。因此,張金川補充說:“從戰略層面而言,此次收購對中海油意義非常。接下來,中海油能不能通過與切薩皮克能源公司的合作,捆綁到更多的權益,取得更大的影響力,這是關鍵。”
燃料乙醇:大膽嘗試謹慎推行
—訪中國工程院院士汪燮卿
中國要規模、科學發展燃料乙醇產業,需要建立全生命周期檢測模型,注重產業研發,努力實現科技成果向生產力的轉化。
■文/本刊記者 吳 清
燃料乙醇發展的步伐似乎越來越快:繼2006年在廣西投資7.5億元建成年產20萬噸非糧燃料乙醇項目后,近日中糧集團2.3億元追加投資該項目并有望年底投產,從而在廣西實現規模化;隨后,浙江50萬噸/年燃料乙醇項目動工開建;萬噸纖維素乙醇工廠近日落戶黑龍江肇東市……
其實,紛紛上馬乙醇項目并不奇怪。繼美國和巴西之后,2006年中國已經成為全球第三大燃料乙醇生產國。在國際能源問題日趨緊張的背景下,積極發展包括燃料乙醇在內的可再生能源成為各國的一條出路甚至是必須。那么,我國要推動燃料乙醇的進一步發展,乙醇與人爭糧的矛盾應該如何緩解,在規模發展過程中政府與企業各自應該扮演好怎樣的角色,需要采取哪些舉措?為此,本刊記者采訪了中國工程院院士汪燮卿。
建立全生命周期監測模型
記者:汪院士,您好!盡管2006年中國已經成為燃料乙醇第三大生產和使用國,但是至今,我國燃料乙醇與人爭糧的矛盾仍然制約著產業的進一步發展,原料問題也成為了發展的最大障礙。在您看來,應該如何在這兩者之間達到一個較好的平衡?
汪燮卿:現在燃料乙醇的發展重點肯定是放在非糧這部分,這是發展前提,也是解決與人爭糧矛盾的根本。
在這個前提下,最重要的是對于原料要先調查清楚,做到心中有底。雖然我國生物質能資源豐富,但資源量到底有多少、分布在哪些地方、資源采集的成本如何、哪里可以種植能源作物、預期收益如何、潛力有多大等問題目前還沒有做過較詳細的調查和評價工作。在做完這些調查之后,要研究原料的充分利用,謹防因為原料的缺乏,使研究成果變成無米之炊。因此,原料調查應該引起高度重視。
在乙醇原料調查的基礎和評價上,我們要形成總的統籌規劃,每個地方都應該結合各自的地理和氣候條件來發展相應的乙醇產業,比如現在廣西在建設的木薯產業示范基地,東北有大面積的玉米秸稈則可以重點發展玉米秸稈的乙醇產業等。
同時,對生物質能源的研究工作要強調它的全生命周期。不能只看生物質能源某一個階段可以產生多少乙醇燃料或者生物柴油,而是要看從生物原料開始,在播種、農藥、施肥、灌溉、集輸、儲存等所有過程,直到加工生產每一個環節都有能量的消耗,要算總賬,這樣才能夠做到科學評估和可持續發展。
所以在這方面我國應該建立一個監測模型,全程監測燃料乙醇從生物質原料開始到生產運輸等各個環節的能量消耗,這樣統計后才能看出燃料乙醇通過光合作用無碳排放的真正效果。現在美國已經建立類似的一個模型。只有根據我國實際情況建立這種模型,設定一定的標準,通過計算才能得出科學的結論,避免先投入后評估可能造成的巨大損失風險,以便促使成本和效益的最優化。
實現成果與生產力的轉化
記者:當前我國乙醇產業的生產設備和相關工藝技術是否已經成熟,生產效率和成本如何?
汪燮卿:我國前些年主要是集中在糧食的乙醇生產上,積累了較多經驗。這幾年開始重點發展非糧乙醇的生產,主要集中在玉米秸稈、木薯、甜高粱和甘蔗渣等方面,由于起步晚,所以與國際先進水平還是存在較大差距,比如像我國現在也有自己的一套秸稈的乙醇生產技術。丹麥的生物技術公司Novozymes已將玉米秸稈纖維轉化成糖所用的酶制劑的成本降低了30%。實驗室價格已經達到每加侖10~18美分,該技術的突破為玉米秸稈纖維素乙醇的大規模產業化生產帶來了希望。
燃料乙醇能否得到廣泛使用,成本價格是關鍵。國外以淀粉為原料生產乙醇的成本很低,而目前中國燃料乙醇的生產成本仍然偏高,在節能、工藝水平、自動化、綜合利用等方面均與國外存在較大差距。如何降低原料成本與生產消耗已成為燃料乙醇能否順利健康發展的重要因素。
中國高度重視燃料乙醇研究。2006年3月,全國首家以尋找石油替代產品為目標的新型研究機構——中國農業科學院生物質能源研究中心成立,首先要做到原料的數量和品種的評估,并在此基礎上與化工部門密切配合,提出相應的工藝和技術,逐步形成完整的燃料乙醇產業研發體系。
國家主管部門制定的《生物燃料乙醇及車用乙醇汽油“十一五”發展專項規劃》,重點支持用木薯、甜高粱、秸稈等非糧原料生產燃料乙醇。目前,不少國家以相關原料生產乙醇的技術已較為成熟完備,中國應在自主創新的同時,注重引進與再創新。
記者:那我們應該如何克服這個難題、盡快實現相關工藝技術的快速發展和跟進?
汪燮卿:技術的引進,一方面可以通過與先進國家、先進公司的合作來實現。另一方面,國家應該加大科研投入,盡量實現成果和生產力的轉化。在試驗階段,可以多人多個方向的大膽假設研究,在優選求證后,應該把分散的科研力量都集中起來,進行重點攻關,這樣就較容易出好的成果。當前科研項目立項多,科研分散厲害,較嚴重影響了科研的效果和深度。
現在以燃料乙醇為代表的可再生能源是一個發展方向,在這個前提下我們可以進行更大膽地投入和嘗試,但在推廣和規模化應用的時候,則要很小心,進行全面考量和論證。對于全生命周期的監測,要看能量投入和產出是否平衡。要特別強調對技術、經濟、生態環境,包括水資源等統一考慮,這樣我們才能夠做到科學、可持續發展。
最近,歐盟出臺了較嚴格的生物燃料系列標準,規定只有二氧化碳排放總量低于化石燃料至少35%的生物燃料才能獲得認證,從而進入歐盟市場并得到政府的財政補助。歐盟這種通盤考慮、嚴格論證的做法就很值得學習和借鑒。
激發燃料乙醇活力
記者:只有調動生產者、消費者等各方力量才能真正實現乙醇推廣和產業化發展。您認為可以從哪些方面入手來有效協調和保障乙醇燃料生產商、汽車生產商及消費者的利益并調動他們的積極性?
汪燮卿:從經銷商和消費者角度來看,燃料乙醇雖然存在熱值較低的缺點,但優勢較為明顯,比如辛烷值高、燃燒充分,屬于可再生能源,所以還是得到消費者認可的。從目前燃料乙醇產量和消費量來看,每年的消費量均大于產量,說明不用過多擔心生產出的燃料乙醇沒有經銷商、消費者不認可的問題。另一方面目前還存在甲醇仿冒乙醇等一些漏洞,損害了消費者利益。
從生產者角度來說,我國對國內4家指定的燃料乙醇生產企業免征5%的消費稅,對生產燃料乙醇的增值稅實行先征后返,對生產所需的陳化糧實行補貼,對陳化糧的供應價格實行優惠等,現在優惠措施還是較大的。
在這方面可以借鑒發展較好的美國和巴西的經驗,不僅是簡單的政府補貼,而且有相關稅收優惠、法律和標準完善等相關產業服務支持的及時跟進。
記者:燃料乙醇的推廣和產業化應用,在產業服務體系建設、研發和人才培養方面還存在哪些問題,可以如何改進?
汪燮卿:目前,經濟發達國家都建立了比較完善的可再生能源技術研究開發機構,形成了比較完善的產業服務體系。如美國的可再生能源實驗室,歐盟的聯合研究中心,都是政府專門負責可再生能源研究和開發的機構。我國在可再生能源方面還沒有專門的研究機構,也沒有一所大學培養可再生能源的專業人才,設計、咨詢等產業服務體系很不健全,這不能適應我國目前可再生能源發展的需要。
此外,在燃料乙醇專用發動機研發方面,中國還是比較欠缺的。國內推廣使用車用乙醇汽油,初始加入量是從體積分數10%起步的。對于使用乙醇含量更高的汽油所采用的發動機及相關材料,應組織有關單位和企業開展研發工作,新燃料與新發動機的研發工作應同步進行,才能實現和諧發展。隨著推廣使用乙醇汽油工作的逐步深入,應在充分試驗的基礎上,研究在汽油中添加更高比例的燃料乙醇,并及時制訂相應的標準。
薩科奇的石油底氣
煉油工人的大罷工直接導致法國普遍出現油荒,但因為歐洲市場嚴重過剩的產能,加之該國有充足的戰略石油儲備作支撐,法國煉化業暫時沒有出現大震蕩。
■文/本刊記者 張起花/穆文娟
一波未平,一波又起。法國退休制度改革引發的罷工潮愈演愈烈。煉油工人加入罷工行列更是升級了整個事態的發展。
12家煉廠全部停產,煉油產業基本陷入癱瘓;近30個油庫被罷工工人封鎖;通往各大交通樞紐的燃油管道一度被關閉;各碼頭港口載著原油和天然氣的貨輪無法卸貨;全國普遍油荒,一些加油站采取了加油限制措施……面對工會“不達目的誓不罷休”的罷工決心,政府卻依然秉持“將改革進行到底”的強硬姿態。
燃料供應短缺直接影響著法國經濟的復蘇。情急之下,薩科奇采取行動,命令內閣調用所有燃料儲備庫。10月20日,內政部長也強調罷工不能影響正常的工作,法國會動用一切儲備來使法國恢復正常秩序。
煉化業波瀾不驚
“掐斷”了燃油供應的脖子,這使法國原本高速運轉的各行各業突然卡了殼,放慢了節奏。法國燃油銷售行業人士對媒體表示,法國1/3省份面臨燃油供應困難,而中西部地區尤為嚴重。
油荒已成不爭的事實。從下游的表象推理,受此次罷工事件影響,法國煉化產業是否遭遇到沉重打擊?中國石化經濟技術研究院政策研究所劉建平給予了否定的回答。她分析認為,歐洲市場整體產能過剩,煉廠開工率普遍較低,在此背景下,法國煉油工人的階段性罷工并不會對整個產業發展造成太大影響。
由于經濟危機的影響,歐洲石油市場需求一直乏力,產能嚴重過剩,而煉化成本卻不斷上升。為此,很多石油巨頭紛紛進行了資產結構調整,實行戰略性緊縮,關閉和出售了位于歐洲和北美洲的石油資產。法國煉化產業也難逃下行走勢,一批煉廠無奈中淡出市場。
早在經濟危機爆發前,道達爾、埃克森美孚、殼牌在內的石油巨頭考慮到法國的能源資源有限,產出已大大少于鼎盛時期,無論采油還是煉化,投資收益率逐年下降,因此下決心已先后關閉了一些在法國的煉廠。在經濟還沒有復蘇的情勢下,法國市場供過于求的現狀難有改觀。
此外,近兩年歐洲市場的油品需求量一直處于下降態勢,如果罷工能影響到煉化產業,除非出現大量新增需求刺激經濟發展,但這顯然不太可能。為確保能源供應的長期安全,法國大力開發核能和可再生能源,在能源供應方面盡量“獨立自主”,減少對石油產品的依賴。這兩大能源近兩年取得了迅速發展,其核電的國內供應量已占全國能源需求總量的近50%。
如果法國煉廠關閉時間較長,必然影響到已有的供應水平,歐洲煉化產業可能得到較大程度地提振。據了解,法國通常日加工184萬桶原油,這個原油加工量在歐洲僅次于德國位居第二。由于罷工抑制了其石油產品產量以及冬季取暖燃料需求的增加,歐洲的煉油廠從原油加工中獲得了過去兩年中的最大利潤。英國石油公司的最新統計數據顯示,歐洲煉油廠在10月的前兩周內從原油加工中獲得的利潤達到了每桶4.88美元,這是2008年以來的最高水平。
助推油價難成勢
法國罷工事件發生后,俄塔社于10月19日報道稱:“石油工人罷工事件導致國際原油價格急劇上升,倫敦洲際交易所北海石油運送費用每桶上升1.91美元,達到84.36美元每桶。”國內不少媒體也紛紛表示,近期法國罷工持續超過20天,影響了多家主要法國精煉廠,引發消費者恐慌性購油,國際原油市場氣氛也被推高。10月22日當天收盤時,紐約商品交易所12月份交貨的輕質原油期貨價格上漲1.13美元,收于每桶81.69美元。倫敦市場北海布倫特原油期貨價格上漲1.13美元,收于每桶82.96美元。
法國此次罷工事件是否是近期國際油價波動的重要影響因素呢?對此,劉建平分析表示:“影響國際油價的因素很多,從法國自身石油供需情況分析,罷工事件的發生并不會在很大程度上影響到國際油價的波動。”
今年上半年,法國里維埃拉Fos-sur-Mer油港的石油進口量(供應法國和歐洲其他國家的煉油廠)同比下降7%。通過該港口供應法國煉油廠的原油進口量同比下降3%。而與石油進口下降不同的是,上半年法國LNG進口量同比增長17%,生物燃料進口量同比大幅增長51%。法國通過不斷改變國家能源供應的結構,以降低對傳統能源的依賴。在其用油量本身在逐年下降的情況下,在歐洲煉油產能已經嚴重過剩的背景下,法國罷工從另一個角度而言是減少了人們日常生活及社會生產對油品的總體需求量,更不會影響到國際油價。
國家發改委能源研究所能源經濟專家姜鑫民也認為,當前國際油價波動的主要影響因素是主要經濟體的匯率政策和全球貿易情況。法國罷工只可能在市場層面引發大眾對油價上漲的恐慌心理,而并不產生直接作用。同時,歐洲在油氣資源方面的供應鏈管理體系非常健全,不會因為一個國家或局部地區市場的波動而影響到整體。
受到美元匯率反彈等因素影響,國際油價10月21日回落。截至收盤時,紐約商業交易所12月份交貨的輕質原油期貨價格收于每桶80.56美元。這更加印證了專家們的分析。但魯證期貨研發部燃料油分析師趙艷霞提醒,如果罷工短時間內無法結束,事態發展超出市場投資者的預期,該事件極有可能成為影響油價諸多因素中的一個重要方面。
儲備解燃眉之急
受罷工事件影響,法國1/5的加油站儲備已用完,汽油供應十分緊張。但重壓之下,法國總統薩科奇并無意向示威者妥協,決定動用緊急石油儲備。據了解,國際能源署10月18日已確認獲法國通知,開始動用戰略儲備應對供應不足。
法國燃油儲備是否能支撐其渡過危機?在國際上,有關戰略儲備的具體規定因國家而異:已經加入國際能源機構的國家,其石油戰略儲備相當于該國90天原油或成品油凈進口量。歐盟成員國石油戰略儲備相當于該國90天原油或成品油內部平均消費量。法國既是國際能源機構成員國,又是歐盟成員國,因此,法國戰略石油儲備委員會稱,法國目前的戰略石油儲備量能滿足90天使用。
同時,法國在其1992年通過的法案中明確規定,石油戰略儲備的數量為前一年銷售總量的27%。對于海外省、海外領地和地方行政區域,戰略儲備的數量為前一年銷售總量的20%。業內專家分析認為,法國的石油儲備遠超過國際方面的估算,能達到100天以上,應對此次罷工事件完全沒有問題。
此外,法國的經驗是儲備成品油比儲備原油在應對突發事件和市場供求關系來得要更直接、更迅速。法國戰略石油儲備中,成品油的儲備占60%左右,這既是薩科奇政府能夠秉持“將改革進行到底”強硬姿態的底氣所在,也是我們國家需要借鑒和學習的地方:隨著未來幾年國內煉油能力的大幅度增加,成品油儲備成為迫在眉睫的事情。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