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向東 程志云 降蘊彰 張斌
從11月1日到11月10日,只用了十天,一種名為PTA用于紡織服裝的化纖產品價格每噸上漲了2675元。
導致PTA價格上漲是因為棉價高燒兩個月,市場急需找一種替代品,PTA就成為資金追擊的目標。
價格快速上漲的還有:一種用于家電汽車行業的熱軋板卷價格上漲超過了過去兩個月的幅度;一噸用于煉制白糖的甘蔗價格上漲了300元,導致鄭交所期糖創下了近30年高位;棉花創下了30年價格新高,每噸突破3萬元的關口……
11月11日,國家統計局發布數據,10月份CPI漲幅達4.4%。雖然統計局否認全面通脹,但此數據距公認的5%惡性通脹是咫尺之遙。
價格體系猶如一副被推倒的多米諾骨牌,“蒜你狠”、“豆你玩”、“姜你軍”、“糖高宗”、“油你漲”、“玉米瘋”、“蘋什么”、“辣翻天”、“藥你苦”、“棉里藏針”、“煤”飛“色”(有色)舞……漲價在席卷一切商品。
拋儲、加息、上調存款準備金率,政府開始出手,但“神馬皆為浮云”,通脹預期像正在惡化的腫瘤,還在繼續蔓延……
失控的價格
超市里擠滿了擁擠的人群,生鮮肉區前更是人頭攢動,豬肉分割區前,工作人員每分割一塊五花肉,馬上被放置區前的人們所哄搶。
分割工作員是一位小伙子,臉上的汗在往下流,看著這么多人,他有些著急,捋起胳膊,刀飛刃舞,但等待的人群是越聚越多。
這是北京家樂福九棵樹店內一個角落,五花肉正在進行特價銷售,每公斤價格是18元。一個正在等分肉的女士說,這肉其實不好,好肉都被割走了,就剩豬皮和一些肥肉掛著點瘦肉。“但這個便宜啊!那邊好的五花肉33元一公斤,排骨42元一公斤,吃不起呀!”這位女士說,她每周來家樂福采購鮮肉,這周的肉比上周每公斤漲了2到4元。
“國慶之后,11月之前,到底發生了什么?為什么所有的產品都開始瘋漲。”北京的張先生問。這也是市場急切尋找的答案。
通脹苗頭最早出現在今年4月初,當時國內消費者物價指數(CPI)從2009年底的負增長率悄無聲息爬到4月份的2.8%,大宗商品價格在蠢蠢欲動,有色、大豆、橡膠、鋼材等價格都在短期內出現過猛漲。當時,國家統計局和國家發改委官員都表示,價格上漲主要來自國際輸入,國內通脹的壓力尚在可控之內。
不過,當時按照國家大宗產品工作協調小組的建議,國家發改委仍在一周時間內先后兩次拋儲橡膠總計6萬噸,拋儲紙漿2萬噸,一個月后拋儲鋼材2.7萬噸,兩個月后再次宣布拋儲第六批儲備糖10萬噸。
當時國家發改委官員在接受本報記者采訪時表示,2010年物價上漲的高峰可能將出現在七八月間,但之后全球和中國經濟出乎意料的放緩,政府開始放松了對通脹的警惕。
7月,大宗產品價格開始年內第二次發力,這一輪價格上漲還伴隨著國內多個區域農產品價格上漲,以綠豆、蔬菜為代表的農產品價格突破年內最高紀錄,當時商務部統計數據顯示,全國36個城市中近7成食用農產品在漲價。
7月13日,國家發改委價檢司出臺 《關于市場價格異常波動時期價格違法行為處罰的特別規定》(征求意見稿),此文件目的是制止惡意囤積、哄抬價格、牟取暴利等價格違法行為。但文件公布實施至今,發改委沒有公布過一起價格違法事件。
從7月到9月,CPI仍在緩慢爬行,從4月份的2.8%一步步走到了3.1%、3.3%、3.5%、3.6%……但包括統計局在內的政府部門依舊說,年內3%通脹率可控。
十一后,價格突然失控,從現貨到期貨,從批發到零售,所有商品的價格如脫韁之馬,都在上漲。
11月1日到11月10日,大宗商品掀起新一輪漲價高潮,10天之內,PTA現貨漲幅超過2675元,達到每噸11250元,MED(生產長絲的化纖產品)十天內漲幅達1385元,至9100元;螺紋鋼和熱軋板卷品種的鋼材現貨價格自11月1日開始幾乎每天上漲30元左右……
全通脹氣息步步逼近,政府口徑年內第一次轉變,11月9日國家發改委主任張平在“全國煤炭工作會議”正式表態,今年的CPI上漲將超過3%的政府預期調控目標。
誰的責任?
自年初以來,管理通脹預期一直是中央宏觀調控的重點。
近年國家發改委牽頭成立了國家大宗產品工作協調小組,成員包括央行、商務部、能源局等相關部門,其主要職責是監控大宗產品的價格,以防范通脹。但在實際運行中,各部門之間卻有分歧。
11月11日,發改委相關人士對本報解釋說,通脹預期的增強來自國務院決定實行適度寬松的貨幣政策,通脹根本來說還是貨幣問題。
矛頭指向央行,這種指責確有理由:央行數據顯示,今年9月末,廣義貨幣余額已經達到了69.64萬億元,而國家統計局發布的前三季度GDP達26.866萬億元。
一位接近央行人士告訴記者,實際上央行一直對通脹十分警惕。央行一季度貨幣政策委員會例會就提出,要處理好保持經濟平穩較快發展、調整經濟結構和管理通脹預期的關系。
9月29日,央行發布的“第三季度貨幣政策委員會例會”公告,把“管理通脹預期”提前到“保持經濟平穩較快發展”和“調整經濟結構和轉變經濟發展方式”之前。中國建設銀行總行行長辦公室高級經理趙慶明告訴記者,實際上在10月份央行加息前后,管理通脹就是央行最為迫切要解決的問題。
但央行遲遲無所作為,據悉在9月上旬,央行曾經國務院上報加息,不過當時未獲批準。
就此,國務院一位部委官員對本報解釋,國務院對目前通脹的擔憂并沒有大家想象的嚴重。原因是:這次農產品價格上漲與此前幾次不同,此前價格上漲的利潤絕大部分被中間環節拿去,農民沒有得到實惠。但這一次,價格上漲帶來的利潤更多留在了農民手中,這是中央想看到的情形。
除了國務院,接受記者采訪的國家發改委官員也認為,目前的物價上漲依舊可以接受。這位官員還分析,此輪價格上漲結構上主要由農產品帶動,造成包括大宗原材料在內的物價整體上漲。
就此農業部官員著急表態,如果把農產品漲價放到整個宏觀經濟的背景中來分析,物價普遍都在上漲,農產品價格上漲也比較合理。農業部官員還對記者分析,今年農產品價格的整體上漲主要原因是生產成本增加,種子、化肥、農藥、地租和人力成本這幾項加起來,年內就上漲了30%至40%。
工信部官員開始出面和稀泥,他表示,國內原材料產品目前的漲價是一種價格的回歸,目前價格水平與金融危機前相比,依舊還有差距,與國際價格相比,也有差距。
此話讓商務部官員感到安慰,商務部官員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由于中國是外向型經濟,容易有輸入型的通脹。而且商務部官員更認為,通脹最根本原因還是跟貨幣有關。
球又被踢回到央行身上。
應對之策
物價呈現全面上漲態勢,部委仍是各自動作。
10月20日,央行終于宣布加息,上調存、貸款基準利率0.25個百分點。自2008年年底以來,寬松貨幣政策終于明確踏上收緊歸途。11月10日晚,央行再次宣布上調存款金融機構存款準備金率0.5個百分點。
但工信部官員明確對本報表示,短期內,工信部不會采取任何措施,來強行干預市場價格。
國家發改委已經開始出手。一般情況下,設在國家發改委的國家大宗產品工作協調小組會不定期召開會議商討對策,但最近一段時間,協調小組的會議召開次數明顯增加。
11月初,國家大宗產品工作協調小組再次專門召開會議,商討的內容是擴大國家大宗商品儲備的種類和產品,以備更大規模物價上漲來臨時,政府采取拋儲等手段來平抑價格。
目前發改委應對通脹的具體措施有三項:首先將加大對主要產品價格的檢查,嚴厲打擊市場炒作行為;其次通過拋儲手段增加供給,平抑物價;最后,不排除對個別極端商品采取更為嚴格的價格管制。三項措施中,國家發改委習慣并已經采取的手段就是拋儲。據了解,未來一段時間,白糖、食用油、生豬、雜糧等農產品都會納入國家收儲的范圍之內。
除了發改委,商務部也在緊急戒備。商務部官員告訴記者,“商務部現在盡量減少中間環節,進行農超對接。再一個就是地區之間的調配,有些時候供應量不夠只是區域性的。”
國務院官員則對記者透露,目前國務院真正的擔憂是大宗商品價格上漲給居民和經濟領域帶來的成本壓力。對此,國務院已經考慮在適當時機推出對失業和低保家庭進行補貼。
對于通脹受損群體的補貼,財政部說,他們直接間接的一直都在做,比如提高就業補助、人力資源素質投入、提高低保補助標準。“但中央不能光出政策,也得考慮地方是否支付得起,現在好多地方支付起來都比較困難。”財政部一位官員說。
更多的期望仍在央行,央行副行長馬德倫出席國際金融論壇2010年北京全球年會上表示,央行不會放任通貨膨脹形勢加劇。
不過,接近央行的人士說,目前央行手里的工具十分有限,市場寄希望央行盡快大幅加息,但加息信號意義太強烈,在美國等發達國家都在實行量化寬松政策的時候,中國進入了加息通道,實際上給想進入中國的熱錢打了一針興奮劑。
不管怎么樣,拋儲、加息、調高存款準備金率、補貼、管制物價……能夠抗通脹手段在依次啟動。
11月12日,大宗商品全線暴跌,PTA、菜油、白糖、棉花、PVC、棕櫚油、豆粕、大豆、塑料、豆油、橡膠、滬鋅、滬銅均跌停。但是,新疆棉花報價最高時仍達到33000元。這也意味著,在這場漲價盛宴中,通脹和防通脹的博弈和表演依舊會相繼迭起。
(本報記者溫淑萍、席斯對本文亦有貢獻)
來源:經濟觀察網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