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財經 > 產經 > 2011年度鐵礦石談判 > 正文
盡管每年中國與三大國際礦山都圍繞鐵礦石展開談判,但最大進口國很難從最大供應方手中撈到便宜。
11月份為每年鐵礦石談判的起始月,月初曾傳出中鋼協正在進行下一個年度鐵礦石價格談判的消息。
此前,中鋼協相關人士曾稱,下一年度的談判力爭回歸年度定價機制。但從當前的報道來看,中鋼協似乎遭遇了不小的阻力。
淡水河谷堅持季度定價
21世紀經濟報道文章稱,11月8日,全球最大的鐵礦石供應商淡水河谷在回復的郵件中表示:“淡水河谷已不再自己宣布定價。我們已經與全部的客戶達成協議,建立了鐵礦石季度價格機制,并以中國現貨市場價格指數為基準。”
淡水河谷方面表示,“每一季度末,新價格將由新季度開始上一個月之前的三個月平均值來自動確定。”這就意味著,其希望中的明年第一季度價格,仍由今年9月、10月和11月的平均現貨價格來決定。
這意味著,在中鋼協表態后,淡水河谷成為了第一個反對的礦山。
艱難的鐵礦石談判
盡管每年中國與三大國際礦山都圍繞鐵礦石展開談判,但最大進口國很難從最大供應方手中撈到便宜。
中國鋼鐵企業正被國際資本和三大礦商一步步逼上全球鐵礦進口最多、成本最高利潤卻最薄的險境。
11月初,鐵礦石談判的消息甫一傳出,力拓就開始為鐵礦石談判造勢。澳大利亞鐵礦石商力拓公司CEO艾博年在北京舉行的第二屆中國對外投資合作洽談會上稱,全球鐵礦石供應仍然緊張,準備在未來5年內,使得公司在皮爾巴拉鐵礦區的項目產量在2.2億噸鐵礦石的基礎上增長50%以上。
可見,下年度的鐵礦石談判,中鋼協依舊是孤掌難鳴。
未來何去何從?
鐵礦石談判為何如此之艱難?“供需”二字能很好的闡釋這一疑問。中國是鐵礦石最大的進口國,資源對外依存度高,一直處于被動局面。
三大礦山公司控制著全球鐵礦石海運貿易量70%的市場份額,因此,若想改變被動的局面,須改變供需現狀。
據報道,國土資源部副部長汪民日前表示,國土資源部目前正醞釀在全國21個省份開展大規模地質找礦行動,計劃用5年時間,投資300億元,在19個重點成礦區(帶)優選45個重點整裝勘查區開展地質找礦工作,確保“十二五”期間新增一批鐵礦等國內緊缺礦種儲量,形成數十個大型資源勘查開發基地。
中國聯合商務網首席分析師馬忠普接受每日經濟新聞采訪時表示,當中國國內鋼鐵需求出現每年增加2000萬噸鋼材的高消費低增長趨勢后,國內礦山生產能滿足每年3000萬~4000萬噸需求增長時,鋼鐵企業國外權益礦開始加快流向國內市場時,鐵礦石談判的形勢就將完全改變。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