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30日,國家食品藥品監(jiān)督管理局(SFDA)發(fā)布緊急公告,宣布停止西布曲明制劑和原料藥在我國的生產、銷售和使用,已上市銷售的藥品由生產企業(yè)負責召回銷毀。(來源:2010年11月1日第一財經日報)
“曲美全國下架”的新聞讓很多“愛美人士”震驚,引發(fā)網上的熱烈討論。“曲美”作為一款銷售近十年的產品,全國使用者不下百萬,為何時至今日才真正叫停?這是我們不得不追問的問題。
根據評估,使用西布曲明可能增加嚴重心血管風險,減肥治療的風險大于效益——這是曲美下架的最終原因。顯然,曲美的下架的確是產品存在風險隱患,然而這一評估結論卻是從國外傳來的消息,我國并沒有做相關實驗來驗證產品的可靠性。梳理整個事件脈絡,首先是國外科研機構發(fā)現問題,然后勒令產品退市,接著是曲美公司的“主動召回”,最后才是監(jiān)管部門站出來,發(fā)出聲音。本應是起到預防警示作用的監(jiān)管部門卻是最后才“有所反應”,不免讓人感到失望。
早在2005年,歐盟就將含有西布曲明成分減肥藥列入“警告類藥物”,今年1月更是要求停售該類產品,美國也在今年10月8日責令該類產品撤出美國市場。西布曲明這類藥物自問世以來,就一直存在巨大爭議,所以歐洲藥監(jiān)局一直在不斷試驗研究,直到最近才得出藥物不安全的結論。而我國,科研機構有沒有做此類研究呢?得出了什么結論?監(jiān)管部門有沒有重視此類科研成果,并加以公示?如果這些結論可以得到相關部門關注,那么也不會行動如此滯后。
其實早在2004年,國家藥品不良反應監(jiān)測中心就收到對“曲美”的不良反應報告,至2010年1月15日,共收到西布曲明相關不良反應報告298例。但直到國際上對該品種提出質疑,國家藥監(jiān)局才再次組織了對西布曲明的評估,監(jiān)管部門錯過了多少時間,又致多少人致病?六年時間當中,我們又做了些什么呢?如果國外不發(fā)布消息,國內監(jiān)管部門會不會重視“不良反映”?遲到的消息發(fā)布表明,答案是否定的。比一例反映時間晚了6年,比太極集團“內部通知”晚一個多月,這種做事效率實在讓人不敢恭維。
作為公共利益的守護者,作為藥品市場的執(zhí)法者,藥監(jiān)部門本應該站得更高、看得更遠、提醒更早、下手更快。如今,我們看到的是,監(jiān)管總是滯后,總是“馬后炮”。在近年來出現的食品、藥品安全事件中,監(jiān)管部門工作的滯后似乎已成為習慣,屢屢出現。三鹿奶粉如是,紫砂煲亦如是。在監(jiān)管部門“后知后覺”的借口中,公眾的信心也正在被消磨。
遲到的“下架令”不但有損公信力,而且讓監(jiān)管部門總是處于被動當中。每次都是問題出來,才急忙下達通知,為何總是亦步亦趨,把自己弄得狼狽不堪呢?未雨綢繆、提早準備不是很好嗎?
作為或者不作為,這只是一個二選一的問題。藥監(jiān)部門多做一些工作,及時跟進國際先進區(qū)域監(jiān)管動作,利用、借鑒國際先進經驗和成果,盡早消除食品藥品的安全隱患,是對公眾健康負責任的明智之舉。如果監(jiān)管部門克服麻痹思想、擺脫利益糾結,把公眾健康真正放在心里,那么其公眾形象自然會提高,不至于受到奚落和質疑。
(責任編輯:年巍)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