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大學國家發展研究院上周六發布最新一期“CMRC朗潤預測”顯示,預計四季度GDP(國內生產總值)較去年同期增長8.9%,CPI(居民消費價格指數)較去年同期上漲3.3%。
對于持續較高的通脹壓力,參與預測的專家們認為第四季度通脹壓力在緩和,在23家機構中,只有4家機構預計第四季度還將加息一次,而其余19家機構則認為年內再度加息的可能性不大。
連續三個月“撞線”的CPI何時見頂?加息周期是否打開?未來樓市調控又將如何開展?經濟學家們給出了不同的答案。
問題一 CPI“拐點”何時到來
迭創新高的CPI漲幅備受經濟學家們的關注。統計顯示,9月CPI較去年同期上漲3.6%,漲幅創下23個月來高點。對于通脹持續較高的原因,經濟學家認為,勞動力價格上漲是重要原因。
●盛來運(國家統計局新聞發言人):
完成調控目標有希望
后期影響價格上行和下行的因素并存。盡管存在價格上行的壓力,如果后期通脹預期管理得當,那么完成全年的宏觀調控預期目標仍然是有希望的、有可能的。
●汪濤(瑞銀證券中國首席經濟學家):
10月份CPI可能觸頂
CPI可能于10月份觸頂,達到4%左右。食品價格上漲是推動9月份CPI增速升至3.6%的主要原因,但食品價格環比上漲勢頭已經減弱。預計10月份CPI同比增速將接近4%,但到12月份將回落至3%左右。
●陸挺(美銀美林經濟學家):
CPI還將在高位徘徊
1990年時,我在國內讀大學,那時的食堂蔬菜價格比肉價便宜。后來去美國留學時,發現美國的菜價比雞腿價格還高。因為蔬菜是勞動密集型行業,而肉卻是資本密集型行業。今年菜價漲幅超過肉價,除了天氣原因外,也反映了勞動力成本推動蔬菜價格上漲。我們預計四季度CPI會回落,不過回落之后的CPI漲幅還將在3.5%左右高位徘徊。
問題二 加息周期是否打開
猜測數月之久,在較多分析師認為中國不會或不必加息的時候,中國人民銀行卻在上周突然啟用利率工具。這是中國時隔34個月后首次加息。此輪加息意味著加息預期重燃還是央行貨幣政策中一個短暫的休止符?眾多專家的態度并不一致。
●曹遠征(中銀國際首席經濟學家):
中國進入新的加息周期
這次加息預示著中國進入新的加息周期,主要原因來源于通貨膨脹的壓力。事實上,無論對基準利率采取怎樣的動作,市場利率已經在不斷上升,如民間借貸利率上升。此次小幅加息對匯率、樓市等的影響幅度都不是很大,繼續加息具有前提條件。什么時候再加?如何加?還要看接下來的經濟情況。但從宏觀角度上來看,加息周期啟動的跡象已經非常明顯。
●宋國青(北京大學國家發展研究院教授):
加息是隨機事件
目前宏觀經濟變化非?欤虼,央行是否加息取決于未來經濟發展整體情況,是隨機事件。中國宏觀調控主力軍不是利率,而是數量控制。所謂加息周期是格林斯潘發明的,結果不斷產生通脹預期,泡沫越來越大。因此,如果加息,最好一步到位。
問題三 調高CPI“警戒線”是否合理
年初政府為今年CPI制定的目標為全年增長3%,這也是衡量通脹的“警戒線”。和中國同為“金磚四國”的巴西今年9月CPI上漲4.7%,俄羅斯上漲7%,印度在8月的CPI更高達9.9%。經濟學家厲以寧認為,由于中國近期仍然可維持9%的經濟增長率,通脹“警戒線”不應該局限于3%,可以上漲到4.5%。此外,有多位學者在不同場合建議,提高對通脹的“容忍度”。
●姚景源(國家統計局總經濟師):
物價穩定是目前宏調
最重要指標
中國通脹“警戒線”設多高是一個學術討論,由于食品在整個CPI當中占的比重太大,占到了三分之一,因此,CPI上漲會使中低收入群體受到的影響更大。從這個角度來說,應當盡可能讓通貨膨脹率低一些,要保持整個物價的穩定。我還是主張通貨膨脹率盡可能要壓低。
●黃益平(北京大學國家發展研究院教授):
新興市場國家
CPI高一些很正常
新興市場國家的CPI漲幅會高一些,這很正常。作為學術討論,我同意適當上調通脹“警戒線”的看法,我們過去一直把通脹目標壓得很低。不過,隨著要素價格調整,會推高CPI水平,如果通脹目標不變,會影響調結構、經濟政策的制定。
問題四 加息將如何影響樓市走勢
盡管加息并非針對房地產市場的直接調控手段,但對正處于調控敏感期的房地產市場影響重大。加息將強化新“國十條”和9月底出臺的“五項措施”的調控效果,增加持有成本,進一步抑制購房需求。
●曹遠征(中銀國際首席經濟學家):
保障性住房建設
將對樓市起到巨大影響
當前的樓市調控主要針對需求,保障性住房建設將對樓市起到巨大影響。中國每年新房上市約960萬套,預計今年共修建580萬套保障性住房,相當于滿足60%的基本住房需求,未來三年,政府還計劃建設1750套保障性住房。如果持續下去,房地產市場結構可能發生改變,由以售為主變為租售并重,房價問題將得到解決。
●宋國青(北京大學國家發展研究院教授):
最先下降的是銷量
按照房地產市場的發展周期,信貸緊縮之后銷量往往最先下降,然后是新開工面積,投資下滑略微靠后,而房地產價格調整最為滯后。
晨報記者 邢飛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