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觀察報 記者 張勇 9月份以來,上海聯合產權交易所(下稱“上海聯交所”)網站上關于證券公司股權轉讓的項目明顯熱絡起來。該類項目的數量于8月份就開始明顯增加,目前已經占據了該平臺股權轉讓項目數量的近四分之一。
證監會大力推行的“一參一控”政策將在今年年底前階段性完成,大限將至,相關券商股權問題的解決到了沖刺時刻。
根據本報了解,國慶長假之后,證監會及各地證監局陸續向有關券商發函,要求上報針對“一參一控”問題解決的進展情況,并在之后至年底前三個月的月報里專門增加該事宜的說明。
在許多業內人士看來,這無疑使相關券商股權轉讓的博弈進入高潮。
催收
“節后的第一個工作日就接到了上海證監局的電話,主要就是詢問我們‘一參一控’解決的進展情況。”上海某券商董事會辦公室的一位負責人近日告訴本報,證監局的口氣顯得十分堅決,似乎要知道情況的許多細節,“尤其要詢問解決過程可能會碰到的麻煩有哪些。”
上述券商董事會辦公室的負責人還介紹說,隨后不久,上海證監局還向其所在券商轉發了證監會的函件,指出有關券商將被要求及時向所在地證監局或派出機構上報針對“一參一控”解決方案的進展情況。
同時,一月一次的月度報表在提交時,券商還將被要求制定專項報告,對“一參一控”問題的最新情況向管理部門匯報。
據本報了解,目前包括申銀萬國、國泰君安、上海證券和中銀國際在內的多家上海券商接到了類似電話和函件。在許多券商人士看來,“這是一場全行業針對‘一參一控’的大摸底,也是監管部門對這一政策實行的最后催收。”
2008年4月,國務院正式頒布了《證券公司監督管理條例》,其中為避免關聯交易與同業競爭,規定了同一股東控股及參股證券公司的數量分別不超過一家,這也就是業內所稱的“一參一控”政策。
隨后不久,中國證監會又規定對于不符合政策要求的券商,必須在2010年12月31日前完成整改,而中央匯金公司涉及的券商解決期限放寬至2013年5月。
因此,對于大部分券商而言,一參一控的最后解決期限僅剩下不到三個月,這也是證監會加緊“催收”的主要原因。據了解,與此同時,證監會對基金公司的一參一控情況也在抓緊“督辦”。
“這一政策證監會大力推行了兩年多,現在到了最后關口,顯然要加一把力的。”接近證監會的人士告訴本報,“在與相關券商溝通時,證監會特別明確了如果到期未能解決,其新業務的審批將被暫停,甚至業務牌照都有可能被限制。”
券商股權加速轉讓
在這樣的監管壓力下,相關券商的股權轉讓明顯升溫。
本報發現,繼8月份上海聯交所券商股權轉讓頻頻之后,9月份這一類型的股權掛牌數量再度明顯增加。
相關信息顯示,目前上海聯交所139個掛牌的產股權轉讓項目中,涉及證券公司的項目共有35個,占據近四分之一,其中以申銀萬國的股權轉讓最多,而其他涉及券商還有國泰君安、世紀證券、中銀國際和西部證券。
由于超過5%的股權轉讓影響面大,并需要經過證監會審核,因此在以上35個項目中,國泰君安5.55%、中銀國際6%和西部證券30.7%的三筆轉讓引人關注。
國泰君安、中銀國際等券商的辦公室相關人員對本報證實,以上股權的轉讓是公司整體一參一控解決方案中的一步。
而事實上,在今年8月,上海聯交所網站上也陸續掛出13項涉及證券公司股權的轉讓項目,其中12個分別屬于國泰君安證券、申銀萬國證券和東方證券,剩下1個則是屬于華鑫證券,涉及轉讓金額約為6.5億元。
博弈
隨著一參一控大限的臨近,相關券商股權的爭奪也日益激烈。據知情人士透露,在上海的幾家涉及一參一控問題解決的券商中,股權的去向就曾多次發生變化。
其中,中銀國際的股權在此次掛牌前曾一度被確定為轉讓給上海某大型國企,但由于轉讓方式和價格存在諸多爭議,股東方、受讓方和管理層也多次博弈,最終還是選擇公開掛牌出售,而中銀國際相關人士表示,“其實目前還沒有確定的受讓對象,但是公開出售的好處在于能夠迅速找到市場化的解決。”
事實上,從2008年監管層推行一參一控政策以來,相關券商的股權爭奪戰就悄悄打響。
“作為股東方,當然首要考慮的是轉讓價格,誰出高價就給誰。”某券商負責一參一控解決方案的人士告訴本報,受讓方則希望以政策大限為籌碼取得更合適的受讓價格,而管理層則更多的考慮新股東對經營班子的影響。
而同時,地方政府出于本地金融版圖的考慮也在其中發揮著巨大的影響力。因此,一參一控所帶來的券商股權爭奪市場顯得撲朔迷離。
據海通證券研究所證券行業分析師謝鹽估計,當前與一參一控規則相沖突的券商有25家左右。其中,匯金公司及建銀投資控股或參股的就有10家左右,而且其中不少是像銀河證券、國泰君安、申銀萬國等大型券商。
而在年底大限前的不到三個月里,券商股權的爭奪無疑還將升級。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