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梅新育
“貨幣戰爭”之說已經風靡全球。已經是世界第二大經濟體且擁有全世界最多外匯儲備的中國樹大招風,西方國家正竭力將挑起貨幣戰爭的帽子扣到中國頭上,美國某些政客更企圖將匯率與貿易戰掛鉤,從而將目前還只是形象說法的“貨幣戰爭”發展成為現實,其中最引人矚目者莫過于美國眾議院9月29日以348∶79高票通過的針對人民幣的《匯率改革促進公平貿易法案》,這部法案將中國或別國匯率政策視為對該國出口商品的“不公平補貼”,主張授權美國商務部借此對美國從這些國家的進口征收額外的高關稅。
其實,對中國匯率政策的指責充斥了太多的不實事求是。美元是國際貨幣體系核心貨幣,這個地位又是美國要竭力維護的,美國又是中國數一數二的貿易伙伴,中國絕大多數對外貿易都用美元計價結算……所有這些客觀事實決定了中國人民幣定價的貨幣籃子中美元占比最高,也就是美元的貨幣政策在很大程度上決定了人民幣的匯率。
國會山政客們為什么要力推《匯率改革促進公平貿易法案》?在很大程度上,答案要從政客們的私利盤算中尋找。
且不說從來就是說大話不多費勁、說小話不省勁的國會議員們,就是總體上比國會山老爺們言論實事求是得多的美國行政部門高官,他們的言行背后又何嘗沒有許許多多的私利盤算!像蓋特納這樣的美國財經高官,倘若讓他們現在采取實實在在的與中國全面對抗的措施,他們是不會干的,但對現實的了解并不會阻礙他們時常就匯率等發表刺激中國、向中國推卸責任的說法,如蓋特納近日發表言論將其它新興市場經濟體的貨幣戰歸咎于中國。除了企圖挑動其它新興市場與中國對抗的國際斗爭動機之外,這類言論背后同樣不乏私利動機。即使不為11月份的中期選舉,美國財經高官們也需要用這類言論來掩飾本國在這些問題上的無能為力,免得國內指責他們吃閑飯不起作用。更隱秘的是,倘若沒有這些口水戰,有多少機構投資者(更準確地說是“機構投機者”)要喪失制造題材炒作牟利的機會啊!投機者不是風險厭惡者,他們最害怕的就是穩定;而在“官商旋轉門”大行其道的美國,財經高官們在職時多制造些市場波瀾,充分展示自己動員市場的能力,對他們下臺后在華爾街大型金融機構弄個“戰略顧問”之類頭銜撈取天價報酬有何助益,也就可想而知了。
(作者為商務部國際貿易經濟合作研究院研究員)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