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與發達國家的貿易基本是互補的,即使升值,也不可能增加他們的就業
本報評論員張立偉
作為11月舉行G20會議的主辦國,韓國近日暗示將提出解決匯率戰爭的方案,即利用自愿出口限制的方式替代混戰。由于韓國正在努力防止本幣升值,因此,它不愿匯率成為G20峰會的主題,而希望中美之間達成某種雙邊的協議。
全球匯率博弈的本質是各國爭奪出口和就業機會,因此,如果無法就匯率問題達成共識,最終會表現為貿易戰。所謂自愿出口限制,就是自愿規定一定時期內某些商品的出口數量或出口金額,以避免進口國采取更嚴厲的進口限制措施。在1977年到1981年,美國進口日本汽車比例從18%提高到25%,導致美國約30萬名汽車工人失業,日本由于害怕美國報復而首次提出“自愿”限制出口。
建議中國實施自愿出口限制以解決中美貿易失衡沒有任何意義。因為,當時日美之間的汽車等商品具有競爭性關系,但中美之間的貿易呈現互補性。中國政府如何決定哪些行業或哪些企業需要實施出口限制,而且,自愿出口限制可能會提高出口企業的尋租成本,還不如自動取消某些需要限制發展的行業的出口退稅更公平和方便。
一種雙贏的方案是,中國將經常項目盈余在GDP中的比例降至4%以下,即承諾縮小整體經常項目盈余來化解貿易失衡的詰難。一般而言,一國經常項目占GDP的比重在正負5%的區間內是正常的,中國今年上半年貿易順差和經常項目分別占GDP的2.6%和5.3%,保持連續三年的降低。這個方案的好處是,可以擴大進口來縮小順差規模,同時,也可以漸進式地解決貿易失衡。
但是,美國可能不會接受這種方案,一是因為中國高速增長的GDP意味著中國的經常項目盈余規模在合理的比例內也會隨之增長;其次,目前糾紛的重點是中美貿易失衡,美國既沒有中國需求的自然資源,而高科技產品則對華實施出口管制。
實際上,中國與發達國家之間的貿易基本上是互補性的,即使人民幣大幅升值,也不可能增加他們的就業,而是從其他新興經濟體進口來替代。因此,美國等經濟體逼迫人民幣升值,不過是因為自己陷入泥潭從而轉移視線罷了。事實上,中國出口的穩定也不過是全球化分工的正常結果,抨擊中國出口就是西方反對自己推動的全球化,因為外資企業占據了大部分出口份額。
這場博弈已經不是以誰更有道理來決定勝負,而是發達國家要求中國為目前的全球危機承擔責任。美國確信自己掌握著制勝的武器,比如通過量化寬松政策讓美元貶值,或者對中國發動貿易戰。美國顯然想通過認定中國操縱匯率或正式頒布有關法律來施壓中國,因此,盡管貿易戰將打擊全球經濟復蘇,但陷入泥潭而無望的美國更可能孤注一擲,因此,中國必須做好貿易戰的準備。
更多精彩評論,更多傳媒視點,更多傳媒人風采,盡在新浪財經新評談欄目,歡迎訪問新浪財經新評談欄目。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