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国产 亚洲 小说图片,337p人体粉嫩胞高清视频,久久精品国产72国产精,国产乱理伦片在线观看

跳轉到路徑導航欄
跳轉到正文內容

央企結盟探路電動車產業

http://www.sina.com.cn  2010年10月11日 15:46  上海國資

  如果順利,預計2012年,中國的電動車產品的產業化可以有初步成績

  《上海國資》記者  李魏晏子

  退休前一星期,李榮融為央企又做了一件事。8月18日,在國務院國資委牽頭下,16家央企組成“央企電動車產業聯盟”,聯手進軍電動車產業。

  這16家發起單位包括,整車及電驅動領域的中國一汽、中國兵器裝備集團、東風汽車、中國東方電氣集團和中國南車集團;電池領域的中海油、北京有色金屬研究總院、中國航天科技集團、中國航天科工集團和中國航空工業集團;充電與服務領域的國家電網、中國普天信息產業集團、中國石油天然氣集團公司、中石化、中國南方電網和保利集團。

  此外,一批中央企業如中國五礦集團、中國電子信息產業集團等對參與聯盟十分積極。

  央企電動車產業聯盟下設理事會、秘書處,以及整車及電驅動、電池、充電與服務3個專業委員會,覆蓋電動車產業鏈的關鍵環節。

  此舉在贏得叫好的同時,也引來不少質疑:央企電動車聯盟的成立,是否沖著“國家新能源汽車千億投資”而來?

  央企巨頭結盟為“探路”

  李榮融曾公開表示:“2010年將安排13億元用于電動車共性技術平臺建設,今后幾年還將繼續安排資金支持央企開發電動車。”這表明,央企在電動車產業中,要擔當“探路”重任。

  其實,早在2009年,中國汽車工業協會(以下簡稱“中汽協”)也組織過包括上汽、一汽、東風、長安等10家汽車企業在內的“TOP10電動汽車聯盟”(即國內銷售額前10大整車企業的聯盟),旨在協調國內電動車的技術開發與標準制定。但中汽協秘書長董楊曾對外表示,該聯盟是一個松散型組織,未來是否變為緊密型組織,還是未知數。

  另外,北京、重慶、吉林、安徽、江蘇等地的相關企業,也都自發組建了電動車產業聯盟。

  與其他組織發起的電動車聯盟相比,央企電動車產業聯盟的優勢不言而喻。

  李榮融指出,由16家中央企業發起成立的央企電動車產業聯盟,主要任務是整合央企資源,建立推動電動車產業整體發展的開放技術平臺,統一產業技術標準,共同研發電動車新技術、新產品、新方案、新模式,共享技術成果,促進中國電動車的應用普及與市場發展,全面提升中國電動車產業的整體技術水平和全球競爭力。

  據國務院國資委最新消息,目前央企電動車產業發展的總體規劃,已經編制完成,并通過了專家評審,有望指導未來該產業的良性發展。

  東方證券分析師秦序文告訴《上海國資》:“面對電動車產業發展的困局,央企通過聯盟的形式,一方面,引領更多企業加大該領域的投資;另一方面,有利于統一電動車產業的技術標準。從樂觀的角度說,央企聯盟后需要一些時間來攻破電動車的技術難點,打開局面,如果順利,預計2012年,中國的電動車產品的產業化可以有初步成績。”

  另據世界電動車協會主席、中國工程院院士陳清泉透露,《新能源汽車產業規劃》中顯示,至2015年,國家計劃將中國電動車產銷規模提升至近100萬輛。

  聯盟將造成壟斷?

  聯盟成立之時,國務院國資委就表示,希望通過這樣的形式,發揮央企在產業轉型中的引領作用,形成合力,快速、有效地突破電動車產業核心技術難點,盡快形成規模化發展態勢。因此,16家聯盟成員清一色的都是央企。 

  但是,此次聯盟還是招來不少異議。在新能源汽車領域有突出表現的地方國企、民企紛紛表示,雖然對央企此舉感到遺憾,但不會放棄繼續進軍該行業的戰略計劃。

  上海汽車集團董事長胡茂元表示:“這次聯盟是國務院國資委牽頭組織的,所以只涉及了央企。作為中汽協會會長,我認為不論央企、地方企業,甚至未來可以包含國際企業,都應該為全球汽車行業共同面臨的問題而努力。”

  “目前,上汽攻克了電機、電控、電池‘三電’瓶頸,已經初步構建了新能源汽車關鍵零部件體系。2010年上海世博會,上汽提供了包括純電動、超級電容、燃料電池和混合動力4大門類的逾千輛新能源汽車,助力低碳世博的實現。”上汽集團公關部經理吳稼告訴《上海國資》。

  據悉,上汽集團的新能源汽車產業化發展目標是:到2012年,實現榮威550插電式強混轎車上市,自主品牌純電動轎車推向市場。

  被視為電動車領域領軍企業的比亞迪汽車有限公司(簡稱“比亞迪”)也遭遇了同樣的命運。該公司正在工信部和發改委的指導下,參與電動車行業標準的制訂工作,但此次也被拒于聯盟之外。

  比亞迪公關二部經理楊昭對《上海國資》說:“目前社會各界對電動車都十分重視,這次央企成立電動車產業聯盟就是一個明顯的表現,只有越來越多的企業加入到電動車研發的大潮中,電動車才能盡快地成熟起來、才能盡快得到推廣。” 

  多年來,比亞迪通過內部垂直整合,將電池、IT、汽車等業務整合到一起,實現了技術對接,并有效控制了成本,成為全世界為數不多的、既能造電池又能造汽車的企業。

  比亞迪還建立了中央研究院、電力科學研究院、汽車工程研究院,不斷擴大研發隊伍。此前,比亞迪電動車產業鏈的建構,也得到了國家的大力支持。目前,比亞迪的F3DM雙模電動車已經上市銷售,市場反應良好。

  面對央企聯盟會不會形成壟斷電動車的質疑,李榮融在聯盟成立當日解釋說,這是一個開放的聯盟,但電動車產業起步比較艱難,所以這條探險路才由央企先走。

  行路難

  如何整合央企資源,建立推動電動車產業整體發展的開放技術平臺?如何解決電動車目前的技術難題?如何統一電動車產業的技術標準?如何聯合研發電動車新技術、新產品、新方案、新模式,共享技術成果?這些都是擺在聯盟成員企業面前的棘手難題。

  目前,聯盟雖已啟動,但對上述種種難題的解決方案,尚未明確。

  比如對于電動車產業標準的統一,在執行過程中,內部就存在眾多博弈,困難重重。

  首先,產業標準的統一,涉及到聯盟內央企之間的利益分配。聯盟成立時,只是提供了一個大的方向,對于之后各個企業的合作和共享,競爭和利益的分配,并沒有明確規定。國泰君安汽車分析師張鑫指出,在之后的標準統一中,聯盟內同樣也為競爭對手的企業如何融洽相處,要看國資委能否協調好。

  其次,產業標準的建立,除了央企,還應有許多行業內的相關企業參與。央企的意見在標準統一的過程中,可以起主導作用,但其他企業的意見也不能完全置之不理。 

  再者,產業標準的統一過程中,將涉及諸多細節問題,給標準的制定增加了難度。像許多企業關心的電動汽車核心技術標準如何確立的問題,業內人士指出了三個方面:一是上路車的技術標準;二是充電模式的規格;三是電控設備的統一要求。要在這些細節上,實現統一,看起來確實要花費不少精力。 

  看來,雖然許多人視此次聯盟為“香餑餑”,但能加入其中,也并不意味著就能借機壟斷新能源汽車的資源。

  央企更多是充當“探路者”的身份,成敗尚難預料。

轉發此文至微博 歡迎發表評論  我要評論

【 手機看新聞 】 【 新浪財經吧 】
留言板電話:4006900000

新浪簡介About Sina廣告服務聯系我們招聘信息網站律師SINA English會員注冊產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0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