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 (記者鐘晶晶) 近日有消息稱發改委將研究調整國內成品油定價機制,將油價調整周期由原本22個工作日縮短為10天。發改委相關負責人士昨日向本報記者表示,稱純屬無中生有。發改委價格司表示從未聽過這種說法。
傳言: 收到改革征求意見稿
近日有媒體報道援引中石油、中石化公司內部人士稱,已于7月收到成品油定價機制改革征求意見稿,擬將國內成品油價格調整周期從22個工作日調整至10天,并將成品油定價權下放給石油公司。隨后在本月20日,國內大宗商品資訊機構易貿資訊表示,從石油公司內部人士獲取了這份征求意見稿,但該機構未透露信息具體來源。該機構援引意見稿稱“調價周期縮短,頻率加快,既可以避免因政策過于透明導致的無風險套利行為,引導市場參與者理性應對價格波動,也可為今后成品油價格完全市場化奠定基礎。”
分析師:若下放定價權將加大壟斷
易貿資訊分析師廖凱舜對記者表示,發改委實際上一直在對定價機制進行調整,且與三大石油公司的接觸最為密切。
他認為未來國內成品油的定價機制將越來越市場化,可能像國外一樣一星期一調,除了考慮國際原油進口成本外,還要考慮國內供需情況。
但對于下放成品油定價權,廖凱舜就表達了不同看法。
他表示,在發改委制定的現行定價公式中所含的固定加工成本和利潤率較高,再加上市場流通環節中的利潤,石油公司在成品油產業鏈上幾乎是享有巨額利潤。石油公司既是追逐利潤的上市企業,但同時更多的是體現代表人民利益的央企,其擁有的巨額利潤越高,對下游的消費擠壓越重,國內消費者享受的利好越少。如果再將石油定價權下放給企業,無疑國內成品油市場將更加壟斷。
聲音
分析師建議借鑒日本機制
目前我國石油對外依存度已超過50%,成品油定價機制目前仍由國家發改委掌控,并未完全放開。
易貿資訊分析師廖凱舜建議,國內的成品油定價機制的完善可以向日本學習。日本的石油對外依存度已超過90%,但其國內的成品油定價機制已基本市場化,油價由國內的7家石油公司根據國際原油價格、國內期貨市場價格以及反映國內供需情況的成品油批發價綜合制定。
而我國目前現行的定價機制更多考慮的是石油公司的煉油成本,即國際原油的價格。他認為現行的定價機制存在兩個弊端,一是跟國內供需脫節,價格不是由市場供求關系所決定,石油公司幾乎完全可以在流通環節控制市場批發價。二是現有定價機制基本保障了石油公司的利潤,石油公司幾乎是旱澇保收。
|
|
|